巴金的作文

詹尼弗JEN
海上日出

lii908
前些日子还在读巴金的《随想录》,感慨字里行间透露的一个“真”字,时时被文字中的真诚和温暖深深感动。然而没想到这是老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备受尊敬爱戴的文学巨匠于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得知这个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因为我很喜欢巴金老人的文学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鸟的天堂等许多作品我都读过。老人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他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无论在文革中受到多大的冲击和委屈,无论一生境遇起伏跌宕,他对文学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他的小说流露出无限的真情,始终充满着浓烈的忧患意识,文字朴实真挚,描写细腻入神,自然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而在巴金老人的散文中,有阳光,有爱心,总是留给读者对生活、对人生长长的思索。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老人一生重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和两个哥哥的浓浓情谊,与萧珊的爱情忠贞不渝,此外他十分看重友情,和曹禺、冰心产生的挚深友情,以致有人说他是“靠友情活着”。
巴金老人曾说:不要把我当成杰出人物,我只是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在步入晚年后,他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民温暖的脚印里。多么美丽的境界,只有爱心,只有宁静。多么可贵的品质,拥有一颗真诚质朴的心灵。我们就该象巴金老人这样活着,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人,把宝贵的生命和情谊看得很重,而将金钱和权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席慕荣说过:在功名和兴衰之外,有一种东西是比较长远和更重要的,是值得珍惜与宝藏的,是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这种东西就是心灵。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活得更真实,自然和美好。巴金老人曾经写给冰心一句话:有你在,灯亮着,虽然他离开了,但他那颗真诚的心灵如同一盏温暖的明灯,会照进每一个读者的内心,他的爱也会点亮更多的生命和他一样热爱生活,像他那样真诚做人。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纪念世纪老人巴金与世长辞
有的人走了,带着遗憾和内心的惭愧;有的人走了,带着迷惘和未知答案的问题;有的人走了,带着一半的清醒和一半的醉。巴金的一生,有人说留下了等身之著和不朽的文学丰碑,有人说留下了一个人用生命观望中国一个世纪的沧桑感悟,有人说留下的是谎言中的真实,也有人说留下了一部灵魂在苦难和自由中的挣扎史。
苦难是自由的伙伴,迷途中的人生一旦觉醒,精神上因为自责而陷入一场因为清醒而出现的苦难,最终转换成巴金重新追求精神自由的力量源泉。自由如此重要,晚年的巴金已经不屑于文字辞藻的华美精致,他只“讲真话”。时间一定会洗去《随想录》的平凡外衣,巴金的一生,在《随想录》中凝固,更在《随想录》中升华。
当巴老在50年后重返巴黎,他能够深刻的感悟卢梭、伏尔泰、雨果、左拉等人类思想启蒙巨匠的自由灵魂,他更重新拾取年轻时在巴黎创作《灭亡》精神状态,50年前后的精神苦难来自不同的思想动因,但是又具有完全一样的人生意义,苦难让人清醒,苦难让人们出发,去寻找灵魂的自由。写作再次成为巴金的灵魂自由的羽翼,而《随想录》的平凡叙述中,又贯串了多么深沉的激愤和痛苦!
《随想录》并不仅仅是一个真诚的老人在晚年的道德之作,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巨人最后的艺术辉煌,更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的简单总结,《随想录》本质上成为描述苦难和灵魂自由的一个死结,成为整个世纪中国的悲剧的最低音。
巴金与郭沫若、矛盾、费孝通、梁漱溟等学者达人们一样,在拨乱反正之前的20年,出现一段学术深研和创作思考生命的空白,灵魂遭遇桎梏,自由意识被一个巨大的催眠机器封死在真空,人的尊严、原则、道德成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的虚假道具,越是君子越做小人,巴金也不例外的陷入梦幻模糊中的道德扭曲。每思及此,一个苏醒后重温噩梦的老人,苦难和屈辱死死缠绕他的整个晚年生活。
要自由,只有直面苦难。沈从文可以说自己一生带着清白无怨无悔的离开,巴金却说着自己过去的丑陋一面,说着回忆自己噩梦的“真话”,《随想录》回旋着“我不丑陋谁丑陋”、“我不忏悔谁才忏悔”的主旋律,巴老在解剖自我的苦行中,得到了解剖全民族灵魂的丰硕回报。文革博物馆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刀,部分的割去民族血液中不光彩的过去,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争取灵魂自由的一扇门。
对巴金而言,《随想录》不仅仅见证他的真诚,也不仅仅见证一个灵魂对自由的追求,更大的意义在于,《随想录》客观的见证了一段全民族灵魂失主的混沌和噩梦,他只是希望尽量的提醒大家,不要让噩梦重演。
晚年的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的愿望。一个敢于直接面对精神的苦难,敢于鲜血淋漓的解剖自我,把丑陋和赤裸身躯展示给读者的老人,他真的没有勇气面对生死、面对人生最后岁月的痛苦吗?对巴老而言,更大的生的痛苦源于精神不得自由,在《随想录》之后,更多人生意义、社会意义的难题困扰着一颗睿智通达的大脑,也许巴金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呼吸对他的唯一意义,就是获得感受苦难的权利。苦难不是巴金的敌人,但是通过感受苦难,他的灵魂如何解脱?我想,死亡是一个最冰冷的答案,一个最真切的答案。

骆驼很慢
第1卷《家》 第2卷《春》 第3卷《秋》 第4卷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 第5卷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雪 第6卷《爱情三部曲》 第7卷《火》 第8卷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第9卷复仇.光明.电椅.抹布 第10卷将军.沉默.沉落.神鬼人.长生塔 第11卷发的故事等短篇小说集 第12卷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散文集 第13卷短简.梦与醉.旅途通讯等随笔集 第14卷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等散文集 第15卷友谊集.新声集等散文集 第16卷《随想录》 第17卷序跋编等散文集 第18卷集外编上 第19卷集外编下 第20卷三同志.炸不断的桥.创作谈 第21卷断头台上.俄罗斯十女杰.俄罗斯社会运动史话 第22卷书信编 第23卷书信编 第24卷书信编 第25卷日记编 第26卷日记编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小狼
巴金部分作品目录: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老婆不让我爬山

parfum(芮)

wangxy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