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总共写了多少首思念丈夫的诗词?

婉约派的李清照
提到的作品

[作品]点绛唇

上元节的一次偶遇,从此她便将他放了心里。她贵为公主,所以可以嫁给心爱的男子。 只是她不知道,这一场看似美好的婚姻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阴谋与悲剧。 一直到他图谋造反,她才明白,原来他从未想要娶...

何兮

[作品]词论

出版説明 《詞論》為劉永濟先生遺著。劉先生生前長期在武漢大學執教,對屈賦及《文心彫龍》深有研究,其詞學造詣亦為人所推重。此書對詞學要義多所闡發,解放前曾由武漢大學印行,惜流傳不廣,今已罕見,且印行時未...

刘永济

最新跟帖
nancylbb

nancylbb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雁字回时,月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品注释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rebecca

rebecca

中国的历长的,翻开厚的史书正传,样的痴人传记。鲁迅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那么,这本家谱里自然找不到痴人们的足迹,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生平事迹、佳话甚多,可其卒年居然都不可考,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母亲也工词翰,善作文章。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既为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且多才多艺,少女时的李清照自是填词作画,悠闲自得,当时情节,在其前期词作,字里行间都有流露,“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秀”(《点绛唇》)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含羞少女荡秋千直到汗透衣衫的欢快心情。18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优裕,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两人填词作文收藏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著有金石录。而这一时期,她的词名早就已经流传,她曾填一首有名的重阳词送给丈夫赵明诚。薄薄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据元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由此,足可见清照之词艺术风格的独特和语言功力的深厚。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使她的词风大有改变,悲怨之气日渐增长,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画丧失,从此以后过上了孤苦凄凉的生活,晚年又迫于无奈所嫁非人,终在一片愁苦中离开人间。 1、“雅士”情结,独特风骨。李清照之词被誉为“婉约”之作,但读罢濑玉词,整体感觉不尽如此,中国文学史上自唐宋两代以来的男性词人好似“男子而作闺音”。可李清照作为一个真正的女性词人,其词中却偏偏显露出一种男性士大夫文人的“雅”气。这是那“痴人”形象之外最大的特点,王士缜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花草蒙拾>>)就仅把她当作婉约派的人表来称颂,南宋王灼曾批评李清照“作长短语,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苍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问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碧鸡漫志>>)卷二)这很明显是在说其词不能登入大雅之堂,而细品其词,却发现李清照不但是一位婉约词人,而且其词也不乏倜傥磊落的“丈夫“之气。近代沈曾植老先生曾指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茵阁琐谈)的评语,这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之中又透出如苏辛词那样豪放不羁的“骚情雅趣”,这一点我通读濑玉词得出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其词风和内容,同其它词人一样大都不免男女恋情的狭窄空间,前人早就说“词为艳科”,然李清照在这种题裁之外又拓展开来,眼光已经超越了同时代女子,虽未能跳出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往来的女性,但她的词已超越其它词人的狭窄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一位闺阁中的”女丈夫“了,在濑玉词之中我摘录以下语句来看李清照的“雅士”风骨。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乐>>)险韵诗成,挟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碧 漫志〉)卷二)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清露晨流,新桐出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沈水卧时浇,香消酒未消。(<<菩萨蛮>>)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竟先融。(<<浣溪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从以上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掠影:分茶、饮酒、作诗、填词、踏雪、游春、插梅、踏雪、赏菊、泛舟、登山,这一件件,一桩桩,岂非都是士大夫的风雅举动?封建社会之女子谁敢有此奢求?谁又会有此风情?她的风雅之气从何而来,这都缘于他的痴气,此一痴,尽显其风流才华,尽现其幽雅风骨。 李清照是一个纯情女人,早在18岁嫁给赵明诚时,就经常陪还在当“太学生”的丈夫逛古玩摊和旧书店。赵明诚罢官后,闲居青州乡里十年,她又协同丈夫从事金石图书的整理工作,“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色尽一烛为卒 ”。而最为后人传颂的则是她与赵明诚的比赛记忆的佳语:他俩晚饭过后,常以背书为赌,一人先举一典故然后两人竞猜出于某书某卷第几页,赢者则以饮茶为赏。因为李清照的记忆好,所以每每由她获得“饮茶权”,高兴之下,举杯大笑,茶未饮反弄得杯倾怀中,满身茶渍。读这样的故事,一位活泼洒脱,直率豪爽的“女痴人”便在现于眼前,因而赵明诚对她疼爱有佳,曾在她的肖象画上题词四句:“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其堪偕隐”。这样的评价,情之深,意之浓,无以为此,赵明诚不仅当李清照是生活上的伴侣,更视为志同道合的知已。这一点足以证明她的“雅士”之气和“痴人”形象。 第二,李清照的词中又透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风骨,她关心国事,敢于批评时事,北宋灭亡,她曾写诗讽刺当时的士大夫的怯懦行径,“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安”。堪令此辈人士为之脸红,而乌江一绝(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若教苟安于江南的宋高宗君臣读后不知是何感想。李清照是个安静的女子,无形中似乎有一种力量指引着她去做该做的和想做的事,这种力量就是“痴”,因为她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虽是女子,却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在渔家傲一词中便能窥见其中的消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往。蓬舟吹去三山去。在她的词中多次出现“诗、茶、酒、菊,等词,这是一种潜在意识志趣的流露:痴人雅趣,痴语逸梦。 2、李清照的《词论》李清照之《词论》被称为词坛之“奇文”,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历数前代诸公的疵病,如柳词“词语尘下”,论张先等人之词“破碎何足名家”,关于晏几道的小令,李清照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小歌词’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甚至对晏殊、欧阳修、苏轼名儒大家的词都评为“句读不蕺之诗”。这又是何等的胆识!这样的成就胆识谁人能及!她执著于文学,痴迷于词作,直言坦然在受人诬陷后,极力抗争,这又是何等的气魄!李词流芳于世,其《词论》也是让后世人受益非浅。 3、痴语终结 在尘土飞扬,汗臭烟燎的人生间,李清照在中国文化艰苦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她的文学犹如昙花一般,呈现出刹那间的美丽,对她而言没有永恒,只有永远的痴气,在这痴气当中,她把文学当作自己的生命,在已经逝去的痴人群体当中,她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以新的观点来陈述对李清照其人其词新路径的探寻,从而揭示出整个女性词人的痴与畸,其间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是仅以此来缅怀逝去的词人,她的痴语、痴情、痴梦都永留我的心底,她是痴,却不傻,因为她爱过、恨过,更写过,这就足够了求采纳
maifei11

maifei1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