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王勃的《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你喜欢哪些优美的语言?

如题,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王勃的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你喜欢哪些优美的语言?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

[作品]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

吴楚材

[作品]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修订本4)》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册,《中国文学史》是一九六一年四月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上确定编写的一部史文系的教材,它参考了当时参加编写的部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成就,于一九六...

游国恩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作品]历代文选

上册起自先秦,终于南北朝;下册起唐代,终于清末。选文共一百五十篇。 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九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上册出版于1962年9月,下册出版于1963年8...

最新跟帖
nancylovelylight

nancylovelylight

很荣幸的接到头条的召唤,我生活在海角,曾是讨海人,读中学是儿时的美梦,读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的老头。虽然能背读滕王阁序,要评论就不敢了。但说句心里话,我喜欢该文中的三句话:一: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三:天高地迴,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荣虚之有数。一一拜谢!厂

随心远航

随心远航

滕王阁序确实是我大唐文化鼎盛的一个缩影,王勃才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喜欢文中;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隽永的小米粥

隽永的小米粥

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年仅二十左右,就可以在满座达官贵人面前,大放异彩,写下这篇朗朗上口的千古奇文,而且高中语文老师很多都会要求学生全部背诵这篇课文,大概是觉得写的太好了,极具代表性!“俊采星驰”让人想到周星驰取名的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美妙无比,更有许多典故,比如阮籍猖狂,李广难封都是家喻户晓,所以堪称第一!

Bunny琪仔

Bunny琪仔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写地势起篇,接写人才之聚,再到宴会之情;再到人生感怀;再到作者遭遇以及自励表白;最后以自谦之辞收尾。尤其是滕王阁的壮美,在秋色衬托之下,更显作者的抱负与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但又不是愤世嫉俗的极端,更添了几分自嘲自励。虽有“无路请缨”之感慨,但绝没有悲观消极之态度。通篇对偶,句章工整,用典得当,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堪称典范之作。

最喜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奔跑哒小蜗牛

奔跑哒小蜗牛

在中国历史涟绵的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且具深远影响力的文化。这些文化无论它用什么形式表現,在我心中都是一一最一一,最髙水平,最具代表性:

1,最美音乐“梁祝”

2,最美诗篇“再别康桥”

3,最美散文“荷塘月色

4,最美文章(赋)“滕王阁序”

5,最美小说“红楼梦”

6,最美戏剧“西厢記”

当然还有不少,这里不一一罗列。话,说回来,“滕王阁序”为何能成最美文章?最大的原因在于读“滕王阁序”使人沉吟难止,过目难忘。使人挖空极想,拍案叫绝。

天涯怪客

天涯怪客

滕王阁序,又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诗序,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也是他的重要文学代表作品。

滕王阁序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

滕王阁序的主要写作特色在于: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得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本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运用的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大量运用,而且用得比较自然、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历代对于滕王阁序的赞誉很高,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等。

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王勃中说:勃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滕王阁序“落霞孤鹜”之语,至今称之。其诗甚多,如“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明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在诗论专著《诗薮》中说: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即‘画栋’、‘珠帘’四韵,亦唐人短歌之绝。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曹德培语:“此序一起极有力量,而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前半曲描婉写,璧缀珠联,奇丽极矣。后半独能别开生路,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今思古,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非情无以显景,非景无以寓情。而前半写景,景中有情;后半写情。情中有景。”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滕王阁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王勃一序,脍炙今古。”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辞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所以,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滕王阁序入选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中。

我特别喜欢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优美而有内涵的诗句。

firlee

firlee

王勃的滕王阁序之所以被称为千古名篇、绝佳骈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辞优美,用典切贴,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如此等等,俯拾皆是。

2.句子对称对偶,读来朗朗上口。读一遍,晦涩难懂;读两遍,喜从中来;读三遍,爱不释手。

3.王勃仍千古奇才,出口成章,顺手拈来,便成佳句名言,千古传诵。

4.老少皆读,妇孺皆知,流传广泛。

上帝手中的气球

上帝手中的气球

谢谢邀请。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骈文。

什么是骈文?


骈文是相对于散文来说的,骈的意思说文的解释是:驾俩马。所以简单的来说,骈文就是用对偶句写成的文章。也叫--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


骈文具备四个特点:1:调整句度--裁対,2:铺张典故--隶事,3:渲染色泽--敷藻,4:协调音律--调声。


可以定义一下了: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一种主要由对偶句构成,具有对仗、用典、声韵、藻饰等四大修辞形态的与散文相对的形式华美的文体。


骈文的发展大概可以概括为:起于东汉,始成于建安,变于南齐永明之时的沈约,大成于南北朝的梁,陈,北齐和北周。

骈文的全盛期应该是西晋到初唐这段时间


初唐之前,骈文以徐陵、庾信写的最好,初唐骈文的代表是“初唐四杰”,四人中成就最大者应该算是王勃。


初唐的骈文,相对于六朝骈文最大的特点是:1:一是注重内容的充实,风格劲健。2:不在拘泥于声律,不雕琢辞藻,较少用典,平易自然。


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骈文继承了徐、庾的骈文艺术成就,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于是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生动的时代风格,从而能在徐、庾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大体梳理了骈文的特点和流变,接下来就来说说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王勃流传下来的骈文大概有100多篇,远多于他的诗。可以说王勃成就更大的是他的骈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里,王勃写景,一反骈体雕琢藻饰、模山范水的旧格,在绮丽的词采描绘中注入超逸豪迈的情致。山川、舟楫、市井、楼阁,点缀以落霞、孤鹜、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情景交融的图画,创做出优美洒脱的意境。尤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

除了滕王阁序,王勃散落于其他骈文中我喜欢的句子还有:


宾鸿逐暖,孤飞万里之中;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还翼州别洛下知己序)

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丘墟雄壮,傍吞少华五千仞。(山亭兴序
人生百年,促膝是忘言之契;丈夫四海,交颐非赠别之资。(送李十五序)
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平之日月,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蓄泄江河。七星可以气冲,八风可以调和。独行万里,觉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见生灵之龌龊。(山亭思友人序)

monglebest

monglebest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范叉叉童鞋

范叉叉童鞋

滕王阁序千古名篇,骈文佳作实不虚传。清·乾隆时期由学者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清人吴楚材选编的《古文观止》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在六十年代初出版的《历代文选》,滕王阁序都赫在册。可见王勃的这篇赠序文流传之远,影响之深。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李元婴在洪州任都时修建的一座楼阁,故址在今江西市赣江畔。落成时李元婴封为滕王,所以命为滕王阁。唐高宗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又重新修缮。王勃省亲经过江西,正遇到阎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阎事先让女婿(宇文新州)写好序文。王勃哪知阎请众宾作序是假意而为,于是毫不客气写下了这篇序文。王勃在写序文时,阎都督不断派人打探下笔情况,先是不屑,继而沉吟,最后大赞王勃“天才”,其文“不朽”。阎都督的女婿事先拟好的“序文”也就只好藏着掖着不敢拿出来炫耀了,当然这只是传闻。王勃的滕王阁序文惊四座,赞不绝口却是事实。滕王阁序大体上前半篇以描写为主,后斗篇以抒情为主。作者将描写、议论、抒情、叙述熔为一炉。对仗工整,词藻华美,文中多见。

对称美本身就是骈文的最大特征。“骈”,原意是指二马并驾一车,引申开来就是对偶。如文中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浑融,动静相映,成为千古传诵名句。)

骈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用典使句意,文意更精炼、典雅、含蓄而委婉,这就是典雅美。如文中的——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上下两句用了西晋时张华夜观天象和东汉名士徐孺与陈蕃太尉互敬的典故。

文辞华丽是骈文的又一个特点。

manmanm

manmanm

岂止是代表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平,要我说就是现代散文也没有超越的。我从中摘出几句和大家共勉也许能提振大家阅读此文的兴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一句描写秋景的诗,我不作过多赏析,你只要闭目遐思,就会立刻被这美丽的秋景迷醉。二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注意,这里这个“数”字,是指“天数”,是自然规律的意思。上半句是说,宇宙洪荒,无穷无尽;下半句则是,兴衰转换,否极泰来,人们必须要懂得这一自然法则才能活得潇洒。三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注意,这里的“失路”是失意的意思,意在作者空怀抱负怀才不遇,尽管高朋满座却都是初次见面,没有人理解“我”的报国之情。四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注意,这里的“宁”字是“怎么”或“怎么能”的意思。这两句话是说,人老了应该壮志不老,怎么能改变初衷呢?越是贫穷越要坚定意志,不能泯灭早已树立的凌云之志。这两句诗暗合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且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滕王阁序是初唐年轻诗人王勃所作,气势恢宏,字句惊人,其中“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等成语广为流行,所以我说滕王阁序是我民族文化的奇葩,很值得后人借鉴、传颂和传承。

洛艺嘉

洛艺嘉

骈文(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起源于西汉中期,发展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衰退于唐宋两次古文运动之后。唐代的科举制度即是以诗赋取士,其赋作便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的公文也必须是骈体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属于韵文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铺张、华丽、工于技巧,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形式以字句两两相对,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因而也被称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

一、骈文的起源

骈文起源于西汉杰出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他把辞赋中所磨炼形成的修辞技巧用到了散文中,从而使散文产生了对偶工整的美化效果。《中国文学史》上有述,在司马相如之前,邹阳、枚乘等人的散文便具有了工丽的特点。到了司马相如手中,变得更加整齐,读来音节铿锵。到了东汉,司马相如为古代散文注入的新特点,得到了普遍的继承和发展,继而在六朝发展成了骈体文。

二、骈文的优缺点

1、优点

骈文强调"藻饰""对偶""声律",讲究韵,读其读来铿锵上口,文体整齐骼词华丽,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

骈文首先使用了对偶。声律,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基础。骈文讲究用典,注意语言诉浓缩和精炼,为众多成语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缺点

六朝时期的骈文受到了当时文风的影响,言辞过于铺排,过于华丽,从而缺乏民充实的情感。

三、王勃及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王勃26岁时所写。文章恢弘大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特别是文中的知识含量之大,简直让后人无路可追。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写出的作品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在文学上王勃主张“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作品则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及其“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

唐高宗曾经三叹王勃: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到处传颂着王勃那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这事传到了唐高宗的耳朵里,他特意命大臣把文章呈上一阅。当唐高宗读到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时,不禁拍案赞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读到后边的诗文:“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时,唐高宗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高宗忙问身边大臣:“王勃眼下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旁边的太监忙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只活了26岁的王勃可谓初唐奇才,他的主要成绩就在骈文上,因此后人评价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

四、通篇喜欢,无关取舍

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开始,一直到小诗的最后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结束。滕王阁序中可谓用字如金,句句精华。全篇包含了23个典故、21个成语,不背诵下来,简直对不起祖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彦婷贝贝

彦婷贝贝

王勃的腾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有很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广为流传。其中有23个典故、21个成语至今被人旁征博引传为佳化。

23个典故为:1、徐孺下陈蕃之榻2、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引用至今流传千古

1、物华天宝2、人杰地灵3、胜友如云4、高朋满座5、腾蛟起凤6、钟鸣鼎食7、云销雨霁8、响遏行云9、天高地迥10、兴尽悲来11、萍水相逢12、冯唐易老13、老当益壮14、穷且益坚15、涸辙之鲋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7、一介书生18、投笔从戎19、高山流水20、盛延难再21、陆海潘江。

王勃: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滕王阁序:锦绣文章、字字珠玑






Miu_Tang

Miu_Tang

滕王阁序的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

王勃,是初唐一位才华出众的年青诗人(隋唐间诗人王绩的侄孙)。少年聪慧,十四岁时就已知名,被誉为神童。

据传,他作文时,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然后倒头蒙面而卧,忽起书之,整篇文章不再改动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为初唐文坛四杰。

滕王阁,故址在唐代洪州(今江西南昌)附近。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公元675年时,王勃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在重阳节时于滕王阁宴请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一传世名作滕王阁序。

文中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既牢骚满腹,又以达人知命的消极思想聊以自慰,并对宴会主人和座中宾客进行了许多恭维。

滕王阁序全篇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气势奔放自然,在艺术上是骈体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

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其中,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传世名句。

文中,另有诸多诗句传诵后世。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其中,"物华天宝",物华,指宝剑。物的精华是天的珍宝。“牛“、“斗",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宿。

这两句是用龙泉、太阿两把宝剑的故事来说洪州有奇宝。(典故祥见晋书:张华传)。张华:西晋文学家。

"人杰地灵":人中俊杰是由于地的灵气所钟。"徐孺”,即徐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世称"南州高士"。写作徐孺是因为此骈体文要求对仗整齐的缘故。用来比喻洪州出人才。

文中另有许多句子,被后世引用或作成语使用,如:“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渔舟唱晚"、"兴尽悲来"、"萍水相逢"、"达人知命"、“桑榆非晚”、"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空怀报国之情”、”老当益壮“、"一介书生“、"临别赠言"、"登高作赋"等等。

其中: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桑榆非晚,桑榆,古称日入的地方,也用来表示时间晚,现在也指上了年纪的人并不服老。

(其他不再解释。)

文中,不仅对仗工整,声律铿锵,且多引用典故,引经据典,如:《世说新语》、《山海经》、《史记》、《论语》等等。

所以说,滕王阁序可以称得上代表了我国古代骈体文的最好水平!

DEMIANZY

DEMIANZ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