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Tifay~
鹊桥仙 秦观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人间无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释: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评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 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牵只猪去看海
秋夕 夜色凉如水,坐 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xusin
古诗十九首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乞巧【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冰水
七夕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花儿为我笑
,我们都耳熟能详,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等,今天给你推荐一些冷门但唯美的七夕诗词。元宫词明代:朱有炖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明朝看巧开金盒,喜得蛛丝笑未休。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忆王孙宋代:汪元量华清宫树不胜秋。云物凄凉拂曙流。七夕何人望斗牛。一登楼。水远山长步步愁。“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每到七夕时节,人们都会卧看牵牛织女星。浣溪沙宋代:吴儆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荷花犹有晚来香。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七夕是个美好的节日,普天同庆。瑟瑟钗唐代:温庭筠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馀香。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七夕》宋代:真山民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和粹伯七夕韵宋代:曾协天上相逢绝点尘,莫将世态测高真。深闺儿女传闻误,见说秋期便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