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文章读了会让你泪流满面?

那篇文章你以前曾读过,到现在再读仍能戳中泪点?
提到的作品

[作品]朗读者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

本哈德·施林克

[作品]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集,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离开,这本书问世。此后七年,这本书以每年近30万册的数量持续畅销。千千万万读者从《我与地坛》阅读史铁生,认识史铁生,怀念史铁生。 当年《...

史铁生

[作品]愿你慢慢长大

该书是一本“慢养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近30篇随笔,包括父母写给孩子的书信、自身成长经历之谈以及对于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许多值得家长借鉴的教育经验。这些随笔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有教师、作家、学...

刘瑜 周国平

[作品]背影

这些生命美丽的记忆,在别人看来,可能没有价值,在我,不如不去想它价值不价值的问题,自由得像空气一般去写我真挚的心灵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级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浓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

三毛

最新跟帖
smartmao

smartmao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您问:“哪篇文章读了会让你泪流满面?”问的好,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我想到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

整篇文章写的都是作者与父亲,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屑之事,诸如送行、拿行礼、请脚夫、讲价钱、穿铁轨、爬月台、买橘子、包橘子、扑打灰尘等事情。作者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文字表述也很简洁、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夸张的描述,更没有过多的煽情。但是,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读到了父亲爱儿子的一腔深情,我也读到了儿子顿悟父爱如山以后的愧悔,以及儿子对父亲又敬又怕又爱的复杂心情。

比如在文中,作者写道:“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过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等父亲把橘子买回来,递给了朱自清,离开车子的时候。作者写道:“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朱自清坐车到了北京以后,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作者在此再次写自己流泪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就是在以上几段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读到了父子情深。这是要有多深的舔犊之情,父亲才能以肥胖的身子,艰难地爬上爬下,去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这是要有多深的爱父之情,作者才能一次一次的对着父亲的背影流泪。

作者流泪了,我读到他的文字也泪流满面。我是为作者的挚爱真情流下了感动的泪。

年轻时,读这篇文章,我的感触不深。如今人到中年,体会了世事的艰辛,人情的冷暖,我才感到父子情深多么可贵,多么感人。因为人们都喜欢讴歌母爱伟大,很少有人赞美父爱如山。而作者因为是作家,心思敏感细腻,能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敏锐地捕捉到父亲爱的气息。不仅捕捉到了,而且品尝着、幸福着、感动着父亲如山的大爱。这就是人间的至情至爱,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从这篇文章中,我不仅看到了无数个艰辛的父亲,也看到了无数个慈祥的母亲,同时也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那个蹒跚小跑,爬上月台买橘子的父亲,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以及为人父母的我们自己。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是作者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父子情深,人间至爱。所以我一读到《背影》这篇文章,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亲爱的读者谢谢您阅读我的文字,欢迎您关注“大道人心”。

Joyduro

Joyduro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

素馅小肉包

素馅小肉包

白夜行吧,因为其中的男主为了博得女主的那一丝喜爱所做出的滔天奉献,以及结尾男主发现被骗想和女主同归于尽却不得的精彩情节深深感动了我。

Lieve、

Lieve、

<与妻书>,小时候读的不太懂,成年后每一次读着心里特难受,真正天下第一情书,写给爱人,写给家国。可惜有两脚怪也有四腿的狗居然在江滨公园林觉民雕像旁撒尿,畜生实在太多了

focusout

focusout

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

上次看了董卿的采访,就去读了这篇文章,读完虽不是泪流满面,眼眶却也酸涩不已,倒不是说有多难过,但确实让人感动,温馨中让人产生许多思考,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美好的祝愿。世界小姐张梓琳上《朗读者》时,选择的就是这篇文章,她说借以此篇献给她的女儿,我当时想,倘若我有了孩子,一定也要把这份祝愿送给他。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为有了孩子,一个家庭才完整,看着自己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上学堂,从稚气未脱的儿童到步入婚姻,在这期间,做父母的,一定是成就而欣慰的。孕育一个生命,并看着他长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孩子长大的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心境变化是无法形容的,最后只能无奈的感叹一番,叹时间飞逝,叹过去不再,那抱在手中的日子仿佛还是昨天,如今的宝贝也拥有了自己的小宝贝。

但其实读完这篇文章,在想着这份美好祝愿的同时,不免也会想到现实中的父母,还有那些或好或坏的教育方式。在《愿你慢慢长大》里,刘瑜曾说,和一个阿姨(文中是站在女儿的角度喊阿姨)聊天,阿姨问她为什么决定要孩子,她的回答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完整,那个阿姨却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刘瑜说,她觉得那个阿姨说得是对的,但却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读完这句,我是真的有很大的触动,本来就是啊,繁衍一个孩子从来就是父母的选择,孩子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是属于父母的责任,倒不是讲不要孩子讲孝道,只是我们凭什么要把自己的希冀全部加到孩子的身上呢,父母若不给予孩子他们的爱,又凭什么要孩子为他们当初的选择买单呢?刘瑜在文中说:“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虽然她说是不太正确的看法,可未尝不是道理。

电影何以为家,就是讲一个孩子状告自己的父母,状告的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能好好地抚养他。其实就是这样啊,既然选择了生下孩子,就要为这份选择承担责任,若不能够好好地抚养,又何必有当初的选择,只不过是让做母亲的平白糟了番罪而已。影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家里很穷,明明家长已经负担不起这个家庭了,却还要继续生孩子,使得才十二岁的男孩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被迫工作,父母不能给他保护和安全感,甚至连一个正当的身份都给不了,不仅苦了父母,还苦了孩子。

当现实中的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时,在他们不断地告诉孩子,你长大了要去做这个,你长大要干嘛干嘛的时候,刘瑜对女儿说的是“我所希望的只是, 在成长的过程中, 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 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

她说作为一个母亲,她不会去干涉孩子以后做什么,只要那是孩子愿意去做的,只要那是能够让女儿感到快乐的,并能够为之努力的就可以。有些职业虽然看起来很光鲜,可若是不爱,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工作来的让人舒适。现实是如果你在小时候和父母说,你以后想做个服务员,或者仅是想做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父母一定会觉得很没出息,趁早的扼杀了你所谓的“梦想”,可职业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能让人有所成就感,让人愉快地才是正确的选择,而所谓的成就感也应该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所说的。

“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刘瑜在文中用了五个我希望,表达的是对女儿品格的期望,可即使是那么多的希望,她也会觉得这是一种苛刻,她更希望的是能和女儿成为好朋友,可以共勉,成为一个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不去扼杀孩子的梦想,也不去强迫孩子变得懂事,不会在叛逆期里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你已经长大了,不要任性;你都这么大了,不要再像个小孩子一样了l类似的......

电影狗十三被网友说是没有看懂的人一定有个很幸福的童年。其实这部电影不过是讲了一个在家长的逼迫下,在无数次妥协之下被迫长大的少女,孩子的日渐懂事不过是用无数次泪水和无数次放弃与退让换来的,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父母的悲哀,而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让我看到了与这层悲哀相反的一面,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祝愿!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紫露凝香

紫露凝香

致力原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指教!

时至今日,有两本书里的文章让我看完后,眼睛是带泪的。一本是《我与地坛》,一本是皮囊。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写的一部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其中关于母爱的表表述、对母亲的怀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实在是打动人心。我是读高中时看的这本书,它不仅引起我内心强烈共鸣,还让我潸然泪下,更加改变了我对生命价值的固有看法。让我珍爱生命,孝顺父母,积极向阳。文章语言朴实平淡,没有优美词藻,情感却深入人心。总之,我很感谢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和生活。只有真心看懂它,才能有所悟!

皮囊是蔡崇达写的一部作品,作品文笔厚重,故事感人。它打动我的是文中关于阿太的坚韧乐观、母亲的倔强淳朴、父亲的要强病痛,三者所表露出来的对人生、亲情、爱情叙述不一样,直击读者内心,让我倍受感动。这本书其实是比较沉重的一本书,皮囊虽轻,生命很重。这本书,刷新了我对我们80后看世界、看人生的观念。书里有不少的实用在理的句子,但又很质朴。比如“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理念契合我们80后的一代。生活是如此的忙碌,我们是在活给谁看呢,我们把残忍虚伪的一面留给了我们自己。

看完流泪是因为它们触动了我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的作品质朴自然,情感丰富真挚!



Vanessa's

Vanessa's

卖米

kyle_zhang

kyle_zhang

20年前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至今令我难忘,虽然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事描述的,但我的全部心绪都被主人公娜塔莎的命运牵肠挂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娜塔莎命运多舛,我也跟着浓眉紧缩泪湿纸帕。小说始终不脱离陀翁的挖掘人性深度的叙述风格,能让读者始终眼不离书定睛凝视,仿佛稍不留意错过几个字会错会了意,仿佛预感到正遇到一件不平常的事。“就在那一瞬间,在街那边,我看到一个老人和他的狗。我还分明记得,有一种极不愉快的感觉使我的心紧缩起来,我自己也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陀翁就这样仅仅抓住了读者好奇欲罢不能的心理,明明就是陀翁设计的大局,可读者好奇心使然非要将自己当做福尔摩斯探案先生揭晓谜底。一本令我难忘的看小说过程结束半个月后,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仍会时时萦绕眼前,这就是世界文学名著的魅力。陀翁的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也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麻麻花

麻麻花

在我第一次读小说时,我读了一篇抗战小学,那时我才十多一点岁,被故事打动了。

读的书名叫西流水村的孩子,那些孩子个个聪明灵利,勇敢,与敌人暗中搏斗,配合八路军作战,收情报,破坏了许多敌人战争设施,使日本鬼子节节败退,他们取得胜利时,那种天真,快乐,无忧无虑,活泼可爱,使我爱上了他们。

正当他们沉迷胜利快乐时候,有一个叫四喜子的英雄小孩,被日本魁子抓去了,日本鬼子利用四喜子来透捕这群小英雄,小英雄们亲眼看见四喜子受尽各种折磨。

八路军知道这是敌人奸计,不允许小英雄们施救,为了大局,最后四喜子光荣牺牲了。我的心也跟着小英雄们流血。他们都哭得很伤心,找也跟着他们哭,流泪满面。

SJ

SJ

十里长街送总理

六十岁以上的人才读过,是纪录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解说词。

明天

明天

我自己写的文章:写给外婆

写给外婆

有些人,终将成为怀念;有些事,终将成为记忆。

曾经有一段真实的亲情,却渐渐变成了记忆;有一个地方,我不想再回去;有一些谎言,我不得不维系;而那些回忆,终将变成了碎片,支离破碎……

在等不及记忆消失的日子,我把心灵的痕迹记下来,写给远在天堂的外婆。

外婆不是我真实的外婆,她是我妻子的妈妈,儿子的外婆。我跟了妻子,叫她一声“妈”,跟了儿子,叫她一声“外婆”。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她始终是我的妈,也是我的外婆。

外婆离开我们,已有时日了。但是,随着岁月的消失,我终将记忆。

外婆去世的日子,是个凉风萧瑟的秋天,云儿高高地飘在天边,秋意穿透了心田。当听到外婆病重,我急忙赶到外婆家,把她送进了医院。可是,一切都晚了,一切都无能为力了,看着外婆的脸渐渐失去生气,看着外婆肌体渐逐渐消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无助。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个生命,就这样慢慢地消失……

点点记忆,崔生我的涔涔泪水。

男人别哭。

在伤心的时候,哭就哭吧。

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消失吗?会的,所以,在外婆逝世后的第九天,我突然想写一点什么,必须写一点什么,来追忆我的妈妈,儿子的外婆。

经过了三天的守灵,我回来后,大病了一场,以至于没有时间写下这段时间里的记忆。我不能不写,我一定要写,这是一段我人生第一次经历的生离死别。

我敬重外婆,但我不信鬼神。都说敬鬼神而远之,在外婆去世以后,我却宁愿真的有灵魂存在,这样,我可以和远在天堂的外婆对话。

外婆,你在天堂还好吗?

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话:生,还是死,是个问题。

是的,经过了这次生死离别,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是的,外婆已经逝世了,可是我还是无法接受现实,我希望这只是一个梦境。

在她逝世的头三天,我为她守灵,上香,为她送行。我坐在她的身旁,和着她的家人,和着她的子孙,还有我的妻子,我们一同守在她的旁边,坐在她的灵柩下。可是,已经是阴阳阻隔……

给外婆请了三晚的道场。听着那凄凉的佛语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回,真的再也见不着她了。我仿佛看到,奈何桥边,外婆正在一步三回头,无限眷恋阳间;望乡台上,外婆无限眷恋她的亲人……

我感到无比的难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呼唤我了,再也没有人呼唤我的儿子了,再也没有那又温柔的手抚摸儿子的大头了……

看着棺材前头大大的“奠”字,还有“奠”字两旁的那付对子:“三魂归故里,七魂返原乡”,外婆,你究竟往哪里去?

外婆,走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我历来看重孝道。不尽孝道的人,我耻于与之为伍。

然而,尽孝不是嚎啕大哭,不是三天三夜的道场,不是守灵的一个月,也不是吃斋的日子,更不是无数的铺张浪费,纸钱飞扬。

三天三夜,没日没夜地糊弄,弄得人筋疲力尽,生不如死,我真的很生气。但有什么办法呢?世俗这样,我一个人能反抗吗?我只有一个外婆,人家能做的,我就不能做到吗?三天的没日没夜地跟着道公转,三天的不能吃荤,三天的吵杂,真的很难受。

爸爸说:老人死第一次,年青人死第二次。

老人死了,年青人跟着受罪。这是老人愿意这样的吗?!

世俗啊!

如果人真的有灵魂,我决不让这些道公们把外婆的灵魂渡到天国,我要强烈要求他们把外婆的灵魂还给她的肉体,否则,我把他们赶走!

外婆,原谅我吧!

秋天,山里多了一座坟茔,那是我的外婆安息的地方。

想想,一个人,我的亲人,几天前还和我们在一起,现在却静静地躺在这里,这冰冷的荒郊野外。

外婆,这里冷吗?我来陪你。

我每晚来这里,来消遣你的孤独和寂寞;我给你点上一束篝火,温暖你新的家园;我给你上香,驱赶走蚊萤;我点上一对蜡烛,照亮你漆黑的夜;我给你添酒,愿你一个人在这里独醉,忘却人间的恩恩怨怨……

满山秋草潇瑟,为一个消失的灵魂默哀……

家里,儿子在等待。

当他知道外婆辞世的时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哭成了一个泪人。爷爷问他为什么哭了,他说,他想爸爸妈妈,他害怕。我知道,他想念他的外婆,今生今世,他再也看不到外婆了……

灯火阑珊处,有一个港湾。

我携着柔弱的妻子,走向我们温罄的家。

外婆,请相信我。

只是我太清醒

只是我太清醒

学生时代时,读了史铁生老师写的秋天的怀念,只觉得他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物,敢于和命运和生活叫板。同时,里面的母爱也感染着我,让我深受感动。

现在,长大后,进入了社会工作后又慢慢发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待在小小的出租屋里翻阅史铁生老师的文章,偶然读到《我与地坛》这本书时,又有了新的感悟。

读完后,才发现泪眼朦胧。读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亏钱了母亲很多很多,让我心里难过,让我觉得那些年做了太多让母亲流泪的事情。

因为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父亲在我童年时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所以,在史铁生写的文章里好似能够看见自己的影子,能够感同身受。

那时候不懂爱,只是觉得为什么命运待自己如此的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要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于是,我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这些种种因素影响到我现在快奔30岁的路上,我还是敏感自卑没安全感。

但是,当我现在来看史铁生的文章,读到的是感恩,是希望,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要向命运低头,要努力拼搏,要坚强努力,不要辜负身边的人。

让人读了泪流满面的文章的确很多,但让人读了感同身受的少。庆幸在史铁生的文章里得到了力量与成长。

点点rat

点点rat

我自己写的古风原创短篇小说:梨花落
他是一袭白衣的翩翩少年,她是一位荆钗布裙的豆蔻女子。与他初相识,好似无心恰似有心。
那年春天,梨花簇簇盛开。他策马而过,踩着一地被风吹落的梨花,看到她在河畔浣衣。马儿干渴嘶鸣,他便下马询问,此河水能否让马儿饮用?她说不能,说自己家附近有井水,可供饮用。看到她熟练地将井水用木桶抽上来,他有些惊讶。
他是王宫长大的公子,从未亲手浣衣,汲水,一切都由仆人安顿。此次悄悄甩去随从,去往民间,亦乃无意之举。
他难忘她脱俗的容颜,畅谈间,她感慨花期短暂,一切都会悄然消逝。他向她许诺:下次相见,他会为她带来各种珍稀花树的种子,一起种满那半亩田地。
谁料想,皇帝发布诏令,举国挑选贡女。她也被选中了。
他再次见到她,是看到排成长队的贡女们在朝廷将士们的皮鞭驱赶下行走的情景。太阳很毒,他们衣着褴褛,脸上带着划痕,充满恐惧。他看到她也是那样,脸上却有着不一样的笃定。
那一瞬间,他心如刀绞。
后来,他学会了射艺,学会了很多技艺。她在宫里为奴,干着很多粗活,眼神里不再有当初的天真无邪。他向她表明了身份,但她好似已经知晓,并不惊讶。
他托人悄悄送去一些物件。有一天,他也收到了她送的礼物,是一块手帕,上面绣着一朵茉莉花。他喃喃自语,茉莉,茉莉,莫离。那一瞬间,他恍然大悟。
是她让他明白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有着怎样的意义。
三载过去,她已到了及笄之年。他请求皇帝哥哥将她许配给他。可是皇帝不为所动,皇帝亦喜爱她。最终,皇帝答应他,给他两年的时间,去镇守暴乱,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商量的余地。当他真正深入民间,看到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是民不聊生,穷愁潦倒,地方邪恶势力始终无法斩草除根。
他每天为了兵饷,百姓的生活,以及镇压暴乱,心力交瘁。可是,一想到她刻骨的柔情,他就不再害怕。他们书信互通,可是到后来,她的回应越来越少。
直到两年过去,他重回朝廷,看到的却是她在皇帝身边。他才知道,她已被册封为贵妃。
当他向她俯首称臣,抬眸视线相对的时候,那种难以言喻的哀伤与不解交织在视线里,心里像崩开了一道裂痕。
他总是想紧紧抓住她的手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
可是君臣有别。
她没有告诉他的是,她当时绝不答应皇帝的册封。可是朝廷中已经有人想除掉他,处处弹劾。皇帝亦倒向权臣一边。她请求皇帝放过他,皇帝却说,你若答应我的册封,我就放了他。
乱世里,谁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他终于明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是真的有选择所爱之人的权利。
在这两年里,他与将士们结下了生死之交。他终于发动政变,但是毕竟是他的哥哥,他只是逼皇帝退位。让小侄子即位,自己成为摄政王。这一次,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他紧紧握着她的手, 我不会因为你的隐瞒,你的过往而怨你,我只希望,你相信我。
她留下了眼泪,眼前依稀浮现起十几岁的情景,当时她笑着给他说:哥哥,这么多花树的种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出来啊?
院子外面,秋风萧瑟,梨花已经落了满地。那些花树的种子,早已在颠沛流离中丢失。她好不容易才留下了一颗。
这像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战争胜利了,她的眼眸里已经失去了当时的光。
她想了想回答说,梨花落了又开,枯朽了又萌芽,生生不息,就如同我们的爱,一直在焕新,一直像藤蔓一样生长,生生世世,永不止息。
他望着她的眼睛说,我们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
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雅婷

雅婷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