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家藏书有多厉害?

fionazhanghan
千年古书画顶级藏家非林衡莫属,宣斋艺术馆林衡发布了上百幅历代顶级名画,包括有中国十大名画真迹,历代帝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洛神赋,女史箴图,九龙图,王羲之,宋徽宗,王献之,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等历代名家真迹,尽藏宣斋艺术馆。

羊咩咩OvO
在中国古代,没有像今天一样随处可见的图书馆。但是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书对知识传播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古人会藏书——收藏图书典籍。广为人知的藏书楼就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其规模之宏大,藏书之丰富,令人惊叹。中国古代的藏书可以分为官方藏书和私家藏书,以及介于二者中间的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天一阁便属于私家藏书。私家藏书自成一类,可见其历史影响之大。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官方所缺,而私家独有。官方的藏书机构一般比较显眼,所以在朝代交替或者政权争夺的战争中,容易被人为的破坏,所以有的书籍难以保存,而一般私家藏书名气较小,场所相对隐蔽,反而有利于保存。而且官方藏书有很强的政治性,有些不适用于文化大一统的书籍往往会惨遭销毁。私家藏书就没有这方面的弊病,而且有些藏书家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把不为正统所容的书籍珍贵地保存起来。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再加上项羽放火烧秦宫室,这无疑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官方藏书。但还是有儒生把先秦经典保存在家中,使之得以流传后世。显然,私家藏书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其对官方藏书的补充和支持。第二个方面是编排细致、书籍质量高。私家藏书虽然有的规模不大,但是为了方便利用,藏书家对自己所藏之书一般都会编制目录、撰写书目提要,这对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次,书籍流传中的版本问题也为藏书家们所关注。尤其是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书籍流传的版本日益多样,不同的版本有时会有优劣之分。所以,拥有一定版本学知识的藏书家们懂得在比较之后留下善本。此外,藏书家们还会对书籍进行校雠,订正不当之处,弥补缺漏,争取提高书籍的质量。比如南宋朱熹,他藏书丰富,同样也擅长和注重校勘。这些都对古代书籍的流传意义非凡。 第三个方面是有助于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私家藏书相当于私人图书馆,他们不全对外开放,但毕竟是在民间,比起官方藏书,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触到。而且如果家中有藏书,那么藏书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收藏进行研究和创作,例如进行私家修史。同时丰富的藏书也为藏书家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南宋诗人陆游便来自一个藏书世家。而且,我们发现私家藏书兴盛之地,学术文化一般较为繁荣。比如,清代浙江私家藏书发达,从而孕育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浙东学派”。以上便是私家藏书的三个厉害之处,这当然不是全部,私家藏书还有其他的特点和影响,诚然也不免有不足之处。不过,总而言之,今天我们得以学习悠久的中国历史、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功劳来源于历朝历代的私家藏书。 参考文献:1、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2、杨虎: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活动文化特质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5期;3、任莉莉:试论古代私家藏书文化与目录版本校勘学,《图书情报工作》第55卷第1期,2011年;4、刘丛: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意蕴探微,《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10期。

astra
“唐宋以后,雕版盛行,得书较易,私家所储,将埒秘府。”明代随着刻书事业的盛行,图书流传愈广,书值愈加降低,读书治学之需求更高,因之私家藏书更盛于前朝。明胡应麟已经把当时的藏书家区分为儿类:“列架连窗,牙标绵轴,务为美观,触手如新,好事家类也;枕薷经史,沈湎青缃,却扫闭关,素鱼岁月,贯鉴家类也:至收罗宋刻,一卷数金,列于图绘者,雅尚可耳,岂所谓藏书哉。”此足见当时私藏之盛。据清人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记载,明代藏书家有230多人。另据今人范风书《中国私家藏书史》之“中国历代藏书家人数统计表”,有明一代私家藏书人数竞有897人,超过以往任何一朝。
而明代的私藏书目,据今人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之“明代私家书目简表”统计,有明确文献著录或记及明代私家藏书目录、藏书题跋者,共有一百六十七种。其中又确知有刻印本或抄本流传存世者为四十八种,几近全部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目录学文献的一宗宝贵遗产。总体上说,明代私藏目录著录比较简略,绝少提要(仅百川书志有简单提要,且多有漏略),许多书目是不题撰人,仅列书名、卷数或册数,如晁氏宝文堂书目,《赵定宇书目》等。
关于明代私家书目的具体数量有很多种说法,据汪辟疆先生《目录学研究》“私家目录表”统计,今可考者有41种,存者20种。今人范凤书先生《中国私家藏书史》之“明代私家书目简表”中有明确文献著录或记及明代私家藏书目录、藏书题跋者,共计有一百六十七种,但不著存佚。张雷先生明代私家藏书目录考略。中考察书目有一百四十七种,存者二十五种。综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得明代私家书目°133种其中现存可见者21种,但仅此21种中就有疑似伪书伪本五种。
有明一代,私家书目数量甚多,但大都散佚无存。今传者十不存一,却又有多家为伪本伪书。其作伪之由,或出于厚古薄今,或出于托名争胜,或后人好事妄补,原因不一。且明代私家书目编撰较简单,大多亦非精良之作,现存文献对其记录亦不详,人多不识,故亦容易造伪。有的伪本伪书前人已经发现,并有辨伪文字问世,但其辨伪成果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所载刊物较为偏僻,或因个人理解不同,原因不一,但结果类似。如明代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书目叶盛篆竹堂书目,著录方式别具一格,可谓第一部真正的版本目录的会稽钮氏世学楼珍藏图书目;著录非常丰富的无名氏近古堂书目;以记载珍本秘籍著称的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等等,每每仍被学者征引,继续以伪为真,受其蒙骗。
注:本文所列之私家藏书目录,概指明代私家藏书之综合目录,刻书目录、专科日录不计;又个别书目编撰者生于明清易代之际,藏书于明,编目于清。如钱谦益、毛晋父子、黄虞稷等,亦不计在明代私家书目之列。
明代现存私家书目简表(以书名首字音序排列)
序号
书目名
卷册数
作者
常见版本
1
百川书志
二十卷
高儒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本。
2
晁氏宝文
堂书目
三卷
晃傈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据国家图书馆藏本排印;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抄本。
3
澹生堂书目
八卷
祁承漾
知不足斋丛书本;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绍兴先正遗书本
4
得月楼书目
不分卷
(摘录)
李鹦种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抄本;粟香室丛书本;《江阴丛书本;
常州先哲遗书本
5
会稽钮氏世学楼珍藏
图书目(伪
本)
不分卷
钮石溪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北图抄本
6
近古堂书目(伪书)
二卷
佚名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玉简斋丛书本;玉简斋丛书本。
7
李蒲汀家藏书目
不分卷
李廷相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玉简斋丛书本
8
套笠泽堂书目
二卷
王道明
稿抄本明清藏书目三种本,北京图书馆2003年据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影印。
9
《慕竹堂书
目(伪本)
六卷
(清抄本不分卷)
叶盛
《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粤雅堂丛书本);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粤雅堂丛书本〔不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上海图
书馆藏清初抄本
10
脉望馆书目
不分卷
赵琦美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涵芬楼秘笼本
11
秘阁书目
不分卷
钱溥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抄本,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中国社会科学院图
书馆抄本。
12
名山藏书目
不分卷
张丑明
万历十八年刊本(据梁子涵中国历代书目
总录):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印
本
13
世善堂藏
书目录(半
伪)
二卷
陈第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知不足斋丛书
本;清抄本二卷(今藏北京图书馆)
14
天宝藏书
目录
一卷
朱谋绎
旧抄本(据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
书目)
15
天一阁藏
书目
不分卷
范氏
后人
清初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16
万卷堂书
目
四卷
朱睦楔
明人书目题跋丛刊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本;玉简斋丛书本
17
吴文定藏书目录
一卷
吴宽
千墨庵丛书七种本,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18
徐氏家藏
书目
七卷
徐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四卷)
(与晃氏宝文堂书目合刊出版),明代书
目题跋丛刊影印刘氏味经书屋抄本(七卷)
19
玄赏斋书
目(伪书)
八卷
董其昌
明人书目题跋丛刊本影印民国间张氏适园
抄本;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20
《赵定宇书目》
不分卷
赵定宇
明人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抄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
21
西吴韩氏
书目
二册
佚名
清抄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