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和小说有啥区别?

芒果味的樱桃
小说如古典四大名著,以及所有出版的小说都有固定的内容。而评书则不然,无论是三国或水浒或隋唐或任何书目,由于讲说的人不同,内容虽大同,但细节却可大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也不为过。而且可以体现说书人自己的特色特点,是可以任意发挥的。不同的流派也是这样形成的。应该说评书和小说的区别还是很大很明显的。

小朋
我理解是有以下几点区别,
1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概念,小说是语言艺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表演艺术.
2欣赏方式不同
3故事情节的描写不同
4基本要求不一样
5描写手法不同

小小蕾De世界
评书和小说的区别很明显呀!一个属于文学,一个属于曲艺也就是语言表演。评书这一形式诞生于雍正末年(但其源流可以放到春秋战国,但这门艺术形成于雍正末年),而小说则太悠久了。当然,评书文本出现更是在民国之后才出现。
小说是文字系统,评书是表演系统
什么叫曲艺?就是民间口头文学、歌唱艺术经过历史演变形成的一种艺术。著名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都是从民间曲艺经过至少二百年以上的打磨,通过不知多少文人的打造,最终由一位文学造诣较高的文人进行改编、整理升华而形成的。
评书的总体特点:在内容上讲究四梁八柱,其故事内涵表现得“爱憎分明”。按照传统艺人的观点,听评书不能让人学坏。如果这个人听书越听越学坏,那么表演者就是失败的。评书的文本,其实主要是评书表演中某一时期的语言总结。甚至并非是最好的文本。
比如说评书,从哪里开说方式太多了。比如一部《杨家将》你可以从杨业自尽开始,也可以从潘杨斗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说起,而且稍微照顾一下就不会有“不成体系”的遗憾。小说就不同了。
评书最魅力的地方是评,而不是故事本身。比如我们喜闻乐见的《杨家将》东汉演义隋唐传《三国演义》等,大家对故事都耳熟能详了。为什么还爱听?爱看电视剧?看的就是发挥。光看评书的文本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就好像看剧本一样。但是通过表演,特别是声音、表情、动作等,人们就会逐渐入戏。
小说的总体特点:小说讲究的是情节曲折、文字优美、内涵有深度、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怀。这就和评书完全不同了,评书的文字并不优美,都是老百姓常说、常用的话;内涵和作者(表演者)的情怀也是老百姓的“通俗”情怀。
比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对朋友要仗义、对敌人要凶狠,爱憎分明。
评书是老百姓的表演,小说则是知识阶层的消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穷开心
先介绍一下评书: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评书【píng shū】,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
(1)评论书法。 元王恽<颜鲁公书谱>序:" 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元黄溍跋荆公帖:"今观此帖,风神闲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
(2)多讲说长篇故事。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戏剧之外,又有托偶(读作吼)、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要知这话的原故,竟抵得一回评书。"老舍《茶馆》人物表:" 邹福远 --男。四十多岁。说评书的名手。"
此段内容来自360百科。
我理解评书为:通过一个评书人对书的理解解释,介绍,演讲,普及给大众听。有趣或者对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把控,更容易的让大家喜欢和读懂的一种方式。
小说,这个就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评书包涵的内容更广;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说区别就是评书是表演形式,小说是写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评书有评历史的,也有评小说的。
他们可以有交涉,但是两者本质不同。

天苍苍雪茫茫自暴自弃变大娘
评书好比散打,大开大合;小说好比拳击,更加细腻

喜欢自驾的老戴
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属于一种方言文化。清末民初时,表演评书的人一般坐在桌后表演,手拿折扇,桌上放着醒木,一看就很有气派。而说书人所讲说的内容,既包括历史典籍、英雄演义,也包括民间轶事、坊间笑谈。
正是由于雅俗共赏、文白并杂的特点,评书得以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开来,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到勾栏、茶馆里去听评书。间或有听得激动之处,难免满座喝彩、众人称赞,这也就是说书人最开心的时刻了,因为他的说书给人们带来了轻松和快乐。
近几年,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仍然有其活力。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听评书的习惯还未丢弃。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小说可能了解更多。电子书的盛行,也让读小说更加及时和方便。武侠、校园、后宫、穿越、科幻、警匪等类小说,如今各自拥有了忠实的读者群体。
总结起来,评书就是适宜于扮演的一种艺术传播样式,适宜于一对多;小说则偏重于案头读物,通常无需他人宣讲,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读相应作品。当然,优秀的小说也可以被制作成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节目。

阿勉
很简单,小说的重心放在对情节内容的强调上,而评书则将这种重心调整为更利于人进行“表演”。
评书也有写成文字的,像小说一样,如果这么看,其实评书和小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说里有很多内容不适宜直接拿来进行表演。
其实你也可以这么想,小说是“故事”,评书是“说故事”,区别就在一个“说”字上,也就是表演。
小说在叙事上,一般不会有频繁切换叙事者角度的情况。我相信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小说,但我更相信,这样的小说不会有什么读者——读得太累。
而评书,则是频繁切换第三人称的叙述,以及第一人称的模拟代言,它靠这种方式来构建情景,主要满足的是“听”,在“听”的基础上,构建受众的形象思维。
所以,评书里会有说书人的批讲,会与现实的一些事联系起来,一人多角、跳出跳入,有使噱有倒口等等。
内容方面,小说最怕的是“不连贯”,而评书相反,怕的是“连贯”。小说需要做到把故事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越完整越好,它需要尽快在读者心中形成一个囫囵印象,对已经发生的故事的梗概和脉络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评书可以很零散,它不需要听众自己在脑中去串联故事的前后情节,这是由说书人来做的。说书人按照他所想,让听众的思路跟着他。
因此,不同的播讲方式,不同的风格,可以让同一个故事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对于听众来说,这比读小说更轻松,当然,由于它更零散,所以听众会觉得故事很长。可如果是看小说的话,一会儿也就看完了。
我们总听到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小说,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可以脑补很多。而听评书或是读评书,受众的思路就不会过于开阔,能够脑补的内容比较有限。你可以认为,评书的特意这样限制受众去乱想的,你所想象的那些,是你在听书之时即已入彀中,是说书人引导你往那方面想的。
这很套路,但是这也很轻松。这就是小说做不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