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一些传统作家对于网络小说的“不屑”?

missden
传统作家对网络小说的不屑,这种情绪可以理解。理由如下:
1.网络作家为了挣钱,粗制滥造,注水。
网络小说里的有些句子,明明可以精简一点,但为了凑字数,拿多点稿费,故意把句子搞得拖拖拉拉,让人读起来不仅费力,还耽误时间,明明两三句话可以说清楚,偏偏要用写到第八句才结束。
2.网络小说更注重情节的张力,但语言美尚待提高。
网络小说的情节往往跌宕起伏,但语言缺乏美感,由于作品字数多,更新速度快,往往会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
3.网络小说大多数为了娱乐,实用价值低。
网络小说为了博人眼球,吸引读者,一些情节简直太过狗血,比如都市小说,一个男主娶了十几个老婆,征服了全世界所有黑帮,成为全球大哥大,如果再写下去,我估计很有可能会统治世界。这样的小说,纯粹只是为了满足平常人的幻想,阅读这种小说的人大多现实生活惨淡,借小说来聊以自慰。无法让人从中获得读书的感悟,纯属娱乐,也没有承担小说应承担的社会价值,更不注重艺术美学。
不过,网络小说也有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如果传统作家对网络小说不屑,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对粗俗,低级的网络小说不屑,纯属正常现象。
再者,网络小说的兴起,带动大多读者阅读网络小说,传统作家的读者难免由此变少。所以,这种不屑里也带有个人的愤怒,不是完全从作品质量角度出发来评价网络小说的优劣雅俗。
当然,网络小说的兴起,毕竟已成事实,的确有优秀的作品涌现。所以一些传统作家必须接受既成事实,这种不屑的不要情绪化,而当就作品作出相应的评价,不能盲目的对网络小说不屑。
其次,网络小说作者,要加强写作水准,努力认真创作优秀作品,把这种不屑情绪的源头切断。

hipo月月
感谢邀请!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历史上互相谩骂的名家也不在少数,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展,早期兴起了一大批文学网站和圈子,比如榕树下、红袖添香、西祠胡同等等,很多文学爱好者有机会参与其中,后来有的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今何在的《悟空传》等等,都是借着这股东风的代表人物。而传统文学进入门槛是很高的,至少对普通人来说并非易事,只能通过报告杂志等方式投稿,处于被动状态,这也就让那些站在高处的作家们有了优越感,因为机制信息都不对等,人呢就是这种动物,这种优越感也不仅仅存在于传统作家,在社会许多行业都一样。然而时过境迁,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在巨大的名誉和利益面前,传统作家一下子着急了,读者阅读的渠道变了,读者的兴趣变了,商业文学的风向变了,怎么办呢?于是乎一种默契就形成了,鄙视网络文学,网络小说当然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文学价值不高,抄袭严重,动不动就开挂,反正问题很多,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想想一个可能是作协的人,一大把年纪,搞了一辈子没人家网络小说作者知名度高,没人家收入高,怎么能受得了,肯定站在高处指责鄙视人家,许多网上这类视频也是能搜到的。再说网络小说,其实我觉得网路小说真给了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开了一扇门,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让文学艺术不在是一部分人的专权,至于质量问题,事实上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时代不存在劣质泛滥的现象,仅仅西游、水浒题材,在明清就有各种编排版本,传统出版的作品也未必都是精品,历史会自然淘汰的,这跟网络平台和传统方式没关系。最后说一下,传统作家有许多我也非常喜欢,比如余华,网络小说更倾向商业化运作,肯定是需要规范加强管理的,艺术有高雅通俗之分,但只要不逾越法律和社会道德底线,大家好好发展,为中国文化强盛努力,不就挺好吗?干嘛非得看不起别人,彰显自己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