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结

我们历史老师让我们总结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地方、中央、选人)、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希望你能把文化的总结发给我,其他的我都会,只是文化的感觉好繁琐!谢谢!(高三总结)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木兰辞

马伯庸、顾爷作序,于丹、汪涵、余世存、熊亮、于蕾、刘正共同推荐。《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洛神赋》作者叶露盈全新作品,耗时一年倾力打造、全新演绎的东方古典画集。 《木兰辞》以家喻户晓的北朝民歌为蓝...

叶露盈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神农本草经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总结了 秦以前药物学的成就。首为序例,总论药物理论及配位规律。次载药365 种,分为三大类。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

吴普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金刚经

《金刚经》展示的是一种“性空幻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般若智慧、大乘思维,也倡导了“心无所住”、“离相无念”|“破相扫执”的修行解脱实践。从知行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每一个修行者把思维素质、思想情...

鸠摩罗什

[作品]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问题集,全书分为方田(面积、分数计算)、粟米(比例) 、衰分(配分比例)、少广(开平方、立方)、商功(体积计算)、均输(复杂的配分比例)、盈不足(盈亏)、方程(线性方程组)、勾股...

曾海龙

[作品]论衡

以通津草堂本务底本,参考前人校勘整理出版。

王充

[作品]太平经

道教早期经典。据明《正统道藏》本影印,仅残存57卷。前有《太平经钞》十卷,后有《太平经圣君秘旨》以供校补。

最新跟帖
天蓝蓝海蓝蓝

天蓝蓝海蓝蓝

其实总结也是一种学习 的过程 自己总结之后就不用再看了 自己总结有助于记忆和掌握

鸿_煙

鸿_煙

先秦:甲骨文 百家争鸣

秦汉: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史记 造纸术 地动仪 伤寒杂病论 华佗 佛教传入 道教兴起

隋唐: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敦煌莫高窟

宋元: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梦溪笔谈 郭守敬 宋词 清明上河图

明清:小说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徐光启 黄宗羲

小强

小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专题线索梳理

一、 先秦时期的文化

(一)春秋晚期的老子和孔子

(轴心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本身的觉醒,同时,在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

1、老子的主张:朴素的发展观和辩证法;对社会的发展,主张“无为”。

2、孔子主张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与“礼”。所谓仁者爱人,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孔子的教育成就:“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编订和整理了“五经”《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二)百家争鸣

1、发生的历史背景与条件: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

社会政治的大变革: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社会局势的大动荡:诸侯国开展各色的政治变革;社会思想自由宽松,私学的兴盛;阶级关系变化复杂,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剧烈斗争。

2、代表人物: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孟子:要求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宽以待民”。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主张“心斋”“坐忘”。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要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法治”。

(三)文学和艺术:

1、文学:《诗经》、屈原 “楚辞”、诸子散文

2、绘画: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帛画。

3、青铜器:当时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面,代表作品为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4、音乐:湖北随州全套战国青铜编钟;

(四)天文、物理与医学

1、天文:公元前613年,《春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春秋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十九年七闰”法,比西方早160年;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的甘石星经。

2、物理:墨经记录有杠杆、浮力、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墨经光学八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3、医学:扁鹊采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其中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他被后代医家奉为“脉学之宗”。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哲学与宗教:

1、董仲舒主张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唯物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阐述无神论。

3、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

4、东汉时,道教形成。《太平经》为经典。

(二)史学与文学:

1、司马迁著《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2、班固著《汉书》,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三)雕塑与绘画:

1、雕塑:最突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东汉成都的说唱俑与洛阳的杂技俑生动活泼。秦汉砖瓦与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

2、绘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

(四)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太初历”;东汉张衡地动仪。

2、数学:《九章算术》。

3、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成书的《黄帝内经》;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神医”华佗和“医圣”张仲景。

4、造纸术:西汉初期,就出现了纸。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从4世纪起,外传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数学: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并著有数学专著缀术。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哲学思想

1、魏晋玄学

2、道教与佛教

道教的发展:东汉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之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佛教的盛行: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统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佛教思想,使乱世苦难中的百姓易于接受,也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3、唯物论思想家范缜:

南朝齐梁间范缜思想家范缜著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树起了无神论的旗帜,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三)文学和艺术

1、诗歌:七言诗的出现:完成了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建安文学: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蔡文姬的悲愤诗;田园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2、民歌:南方民歌的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的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

3、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蔡邕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曹魏的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被人们称为“书圣”与“小圣”。

4、绘画: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5、雕塑:石窟艺术技艺精湛、气势恢弘,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四、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天文历法的成就: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测量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

4、医学的进步:唐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

5、建筑的成熟:建筑技术的代表作长安城;赵州桥。

(二)文学和艺术

1、诗歌:初唐时期的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2、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反映了隋唐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宗教的兴盛。绘画:杰出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书法:隋唐之际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颜真卿和柳公权;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乐舞:隋有九部乐,唐为十部乐;名曲有秦王破阵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三)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民族色彩。

4、对外交往的频繁,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5、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特点:

1、全面繁荣: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全方面繁荣。

2、兼收并蓄:不仅接受了国内各民族的文化,而且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3、世界领先:印刷术、火药、测量子午线、赵州桥、唐本草等。

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五代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的使用: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火药的发明: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设置专门制造机构。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13世纪元时,火药、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沈括和《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5、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

(二)理学

1、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

2、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其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理学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三)文学

1、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2、宋词的繁荣:宋朝杰出词人辈出。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婉约派词人北宋的柳永、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3、宋诗:南宋的陆游。

4、话本:宋代市民文学的一种新的形式。

5、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六、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总结性的古典科技巨著涌现:

1、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传统农学成就,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3、《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巨著。

4、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二)进步的思想家

1、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2、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重农抑商,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等。

4、王夫之:肯定客观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唯物思想。

(三)明清小说

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著,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浪漫主义小说。

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高鹗补著,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讽刺小说。

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短篇小说集。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永乐大典》,明成祖时修撰,解缙主持。

2、古今图书集成,清代时修撰,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3、《四库全书》,清乾隆时修撰,纪昀主持编纂,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五)西学东渐: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

1、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向明朝皇帝送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获准在京传教。

2、随后多名传教士来华,还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到了西方,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

(六)明清文化的主要特点:承上启下、承古萌新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科技由发展而停滞;2、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大型图书编纂成就突出,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西学东渐,中外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1、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1) 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2) 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

(3) 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4) 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5) 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6) 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7) 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2、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

(1) 继承性因素:前代文化成果的继承

(2) 社会环境因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社会大治(社会安定必然导致文化繁荣、兼收并蓄如两汉隋唐)或者社会大乱(社会动荡必然导致思想冲突激烈、变化多端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3) 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4) 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5) 文化交往因素: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交往是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具有补充和推动作用)

(6) 群众作用:人民群众尤其是杰出文化人的努力

(7)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条件)

tao88424

tao88424

先秦:屈原的《离骚

xinle_yao

xinle_yao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