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想——百家争鸣
初一历史
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想——百家争鸣

gcykitty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址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
2.参考右图: 并根据材料“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大米饭是
A.北京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200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会议通过西安宣言,呼吁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下列人物中,谁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功不可没?
A、张骞 B、张飞 C、诸葛亮 D、秦始皇
5.十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
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
6.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7.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9、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车马 D.盂鼎
10.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 D. 炫耀周天子的权力
1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13、西周的分封制的顺序是
A、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 B、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4.“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5.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6.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7.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8、秦国兼并六国的顺序依次是:
A、齐、楚、燕、韩、赵、魏 B、韩、赵、魏、楚、燕、齐
C、齐、楚、燕、韩、赵、魏 D、楚、燕、齐、韩、赵、魏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刘邦起义 D项羽起义
20.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征战匈奴 D.开拓西域
21.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22.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2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无战乱,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4.参考右图: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长城 B.都江堰
C.秦始皇兵马俑 D.北京人遗址
25、我们肯定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打击了鲜卑旧势力 B、联络了与中原贵族的关系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非选择题
二、对号入座(1 0分)
将英文字母填入对应的序号后
①贾思勰 A.《兰亭序》
②祖冲之 B.女史箴图
③顺恺之 C.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
④王羲之 D.《齐民要术》
⑤郦道元 E.《水经注》
三、看图回答(10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的作者是陕西韩城人,他被称为“史圣”。他是淮?(2分)
(2)此书有何史学价值?(2分)
(3)图二人物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民间医生,后世尊称他为“神医”,他是――――
被尊称“医圣"的是__________。(4分)
(4)请列举“神医”的一项医学成就。(2分)
四、穿越时空(20分)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
1、我们首先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三个官员负责呢?” (6分)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4分)
(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2分)
五、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0分)
1.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鞅方升图
商鞅方升(升:量具,量粮食体积的器具)
(1)根据材料一,说说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商鞅变法内容,想一想商鞅变法后,秦国某位平民想成为贵族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与哪一点变法内容相关?(2分)
(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你认为他变法是否成功?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选择题:
1------5 A B D A C
6-------10 A D B B C
11------15 A A D C D
16------20 D A B A A
21------25 B B A C C
二.1-------D 2-------C 3--------B 4------A 5--------E
三.1.司马迁
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传体通史。或者: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主要史实。
3.华佗 张仲景
4.针灸 外科 麻沸散(答其中一项即可得分)
四.(1)“秦始皇”答:①秦始皇答:设立了三个主要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6
(2)答: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4分)
(3)“秦始皇”答:③修筑长城。 (2分)
五.1.实现富国强兵。2,作战英勇,再立战功 3.统一度量衡
4.成功了。改革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商鞅的变法遭到了旧势力的反对,只是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答案

花花大师
去书城买

鹿人饼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 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 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 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 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十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十二、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3、 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十三、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 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 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开发
1、 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和种子。
2、 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 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4、 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十七、青铜工艺
1、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 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 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
3、 秦长城:秦朝为防御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基础上修筑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 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 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 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 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二十、汉字的演变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 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 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 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二十一、学术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二十二、文学、史学与宗教
1、 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2、 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3、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尊老子为教主。
二十三、艺术
1、 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 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闲影
什么意思

Ashley澎澎
虽然不大明白你要的是不是成语总结,但楼下那些也太审题不清了啊。
汉武帝推行董仲舒的儒家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五胡乱华
谢安与苻坚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
吧要求说清楚点吧。

请离我远远
乱世出英杰,百家齐争鸣

fork_u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古诗名句分类四: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诗名句分类五: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名句分类六: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诗名句分类七:爱国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古诗名句分类八: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诗名句分类九: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PiLLoWpILl
百家争鸣

Amy_7MiAoji
不知道这样的算不算: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群雄争霸——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