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的文学伊甸园》是本什么书?文学作品集还是教案?

许可
2019年放假前,齐一民老师给每位学生推荐一部中外文学著作,要求仔细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至少三份阅读报告:1)作家和译者研究,要点是作家(译者)生平和成就,作家/译者所处时代的关系。作品研究包括作品的结构、故事情节、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包括该作家、作品在海外的译介情况,是否被翻译成了同学们的母语、在自己国家被接受的情况等;2)翻译研究,要求详细了解翻译家的背景、翻译作品、翻译生涯、翻译特色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尝试翻译作品段落;3)阅读体会和心得(读后感),说明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同学还可选择一部自己喜爱的、自己国家出版的母语文学著作,按照以上步骤总结,要求能从“是否值得翻译成中文”角度思考,分析翻译成汉语后的市场可行性,比如谁将是“目标读者”等。培养了解中国文化、能上手翻译、搭建中国与各国沟通桥梁的年轻人,让汉语语言提升课成为具体目标和行动。
“宅者”思想的火花冲淡了“禁足”的无聊与伤感,线上互动让每个人的灵感激增,思想不断丰盈。四个月内师生携手完成了41篇文学著作读书报告和30篇“我是大作家”写作实践。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和成长经历,面对作家、作品和现实,大家有着相近或各异的触动与感悟,一个个灵魂的拷问,一行行感动的泪花……齐一民老师随后会“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泼墨于纸上,漫谈对作家的认知,畅聊对人生的理解。
“读进去”并读出共鸣或“感悟”,这是课程要求,更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么长的书。”、“感谢我选择了这本书!正所谓“文学是通向心灵自由的途径。”、“没有了生命,一切会是再无黑暗与灿烂之分,唯有活下去,才能碰上生活的甜蜜。”、“这次寒假不那么幸运,发生很多不喜幸的事儿,让我觉得很郁闷,但是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小说之后,我发现生活有时候发生变化是正常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看到这本小说。我以后有孩子的时候,肯定推荐她们看呢。”、“这次选择读《围城》没有后悔,看完后除了有成就感,我脑海里还充满了疑问与思考——好书的标志之一。”(……)齐老师的点评更是铿锵有力:“十分契科夫”、带有“鲁迅”的讽刺性和批判性、报告写得很棒、抓住了作品的精髓和内涵、坚持下去会成为作家或翻译家……阅读写作“威力无穷”。“伊甸园”中的抒情、名言、典句更是耐人咀嚼。发自肺腑的情感,细致专业的点评,或成为生日礼物,或变为后续阅读和思考的行进图,或描绘出作家/译者成长导图,亦或变成推进器,鼓励学生最终下决心成为作家或翻译行业同路人。
还有一种场景,叫鼓励的同时被感动:“读诗正言同学的读书报告总是一种期待和享受并禁不住受到你语言的蛊惑,上次我就买了一本你介绍的《在我母亲家的三天》,果然非常棒,读完还写了一篇阅读笔记,这次还没看完就匆忙下单从‘孔网’上买了一本《还乡之谜》。”(……)
疫情之下,齐一民与“宅者”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的静思,讲文学故事,叙常人常事。思想的火花在笔尖中孕育,闪光的作品在创作中生成。2020是特殊的一年,从动到静,在静中感悟人生,透析生活的真谛,尝试“浴火重生”,这便是2020:我们的文学伊甸园。 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