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与真实的三国历史有那些不同之处.

如题,小说<三国演义>与真实的三国历史有那些不同之处.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GLAN

GLAN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水草心

水草心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可以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看,但是不是属于正史。

三国演义的作者比较崇拜孔明,作者个人倾向刘孔这边,所以自然要美化自己喜爱的人物了。主观性比较强。

三国志却是一部历史性著作,里面的事情更具有历史参考和研究价格。从而也更加客观的记载一些史实。

不同之处太多了,你去百科看看吧

艾舍子

艾舍子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区别考证

xarchangel

xarchangel

我随便说几个吧

比如说草船借箭;,其实那是发生在赤壁之站后面,而且也没有什么诸葛亮参加,

就是周愉出去玩,不小心进了曹军的地盘,曹操开射而已.

还有刘关张有没有结拜也是一个迷,因为句调查,关比刘还要大两岁呢 .

关羽斩了颜良,文丑却不是他杀的,而是死于以后的战役.

鲁肃也是一个大将之才,至少不比诸葛亮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被神化的,他的才干是远远不如曹操的.

火烧博望这是也不是诸葛亮干的,而是刘备指挥的.

~~~~~~~~~~~~~~~~~~~很多很多啦

我也说不完,不过有一点,赵云是我喜欢的人物,他的确有在长坂坡大发神威

pkubenmm

pkubenmm

比如: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

zhhn

zhh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