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人生>是如何体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的

狼才
近两年在杂志界和出书界最红火的小说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池莉。凭着数量不多的一些中短篇小说,池莉在出书上取得了惊人的印数成功,叫人不得不佩服佩服再佩服。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以印数多寡论英雄的时代里,池莉是一个真正的奇迹。池莉的出道小说是所谓的“新写实主义“,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等为代表,把目光投向一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描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和卑微的生存,在当时那个“广而大之现实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反思的背景下,有一定的意义。现在看来,“新写实主义“和“先锋小说“,都是非常聪明的作家码出来的作品。“新写实主义“貌似写实,但巧妙地回避了生活中真正尖锐的问题,避开了现实的本质矛盾和冲突;表面上写小人物的低级生存、无奈和认命,却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压抑的人性本源不加以深入的描摹和批判。这种取巧的方式得到了上下两个方面的认同,可谓双赢的典型例子。“先锋小说“同样以探索为由,巧妙地回避了现实生活的尖锐矛盾,用一种“永恒的人性“来取代具体的人性表现。但是单一的主题和抽象的概念,最后导致了创作力的枯竭。
文学评论界中对先锋小说作家的“转型“相当关心,对他们的题材从“旧时“拉回到现在,表示了很热切的关注,比如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但对像池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的转型,却缺乏敏感。池莉后来的作品貌似延续了一贯的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生存的主题,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她的小说作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现实“的旧瓶里面,早已经灌进了很多白开水。九十年代兴起的电视连续剧热,为池莉从文坛走向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反过来给池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热闹的时候,池莉甚至亲自操刀写《来来往往》这样时尚的电视连续剧剧本,连续剧热播之后,再改编成小说。用时髦的说法,叫作一菜三吃。在这些连续剧效益的推动下,池莉的小说已经从“现实“走向了“功利“。小人物变成了时尚人物,白开水兑了咖啡变成了卡布基诺,卑微的生存变成了像《生活秀》里的那种时髦主题展览--掩盖在来双扬这样的“普通市民“的身份底下--有钱人、畸形恋、吸毒者,应有尽有。惯性之下,池莉继续坠落。标志性的作品就是今年的《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本书其实并无太大的创意,小说里的主人公卞容大甚至有点像十几年前《烦恼人生》里的印家厚,不过是身份从普通工人变成一个“识字分子“而已。卞容大是一个生活“中等偏上“,相貌“中等偏下“的中年男人。卞容大的生活毫无快感可言,可以说,他的个人生活尚且没有达到高潮就凋谢了。因此,池莉的小说题目,与其说是卞容大对于生活的期望,不如说是作者在黔驴技穷之后对于哗众取宠般新闻标题的敏感。通过书商默契的炒作,池莉又“快感“了一把。在这里,池莉是无性也要叫,没有快感也要喊。总之,能够跟性的暗示搭上一点关系,读者被拐进了这扇宰人的大门就行。
这本书是一个书名救活了一本劣书的典型案例,建议出版社等商务人士认真研究,发扬光大。

晓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