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潘金莲的悲惨命运到底该归咎于谁?

Polaris
《水浒传》中,潘金莲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就事论事,潘金莲的命运确实是悲惨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就从她悲惨的命运说起。
一、悲惨命运我认为:潘金莲的悲惨命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她出身贫苦,年纪轻轻就到大户人家家里当侍女,就是被人呼来唤去的,没有任何尊严,任何地位,任何自由的丫鬟一类的人。
在大宋一朝,虽然爆发过几次瘟疫,但总体上来讲,经济还是比较繁荣的。到宋徽宗时期,虽然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差,但也不至于家家户户都把女儿送到地主老财家里当奴婢。看来潘金莲他们家确实生活艰难。
所以说,潘金莲出生在贫贱之家,是其悲惨命运的导火索。
2、嫁给武大郎,这简直就是封建社会结出的恶果。说起来,潘金莲在前期,也算刚烈女子。只因为对东家的纠缠不肯就范,就被嫁给了身材短矮,不会风流,且生活贫困的武大。
二十来岁,花儿一样的年龄,青葱一样的岁月,尚未来得及绽放,尚未来得及张狂,就这样被无情地从“虎穴”送入了“泥潭”。
潘金莲心中的这份忧愤,又有谁人能懂呢?
她嫁给武大郎以后的种种行径,以及最后的可悲下场,都和以上两点有密切的,深层次的联系。
二、归咎于谁凡事有因,才能有果。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开始招蜂引蝶,后于西门庆苟合,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这究竟应该归咎与谁呢?
1、社会
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封建社会的地位不平等(指贫穷和富有),是造成潘金莲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就因为出身贫苦,地位低下,就使自己丧失了支配自己的基本权利。自己的命运不能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不能由自己把握,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不算,完全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其郁闷,其悲愤,可想而知!作为尚有些许刚烈之性,不堪就范知心的潘金莲,不由得起了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这才有了后来的勾搭浮浪子弟,巧遇西门庆等桥段。
潘金莲,似乎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有几分相像之处:其恶为表,其心无奈!
2、自身
如果从自我批评的角度来讲,潘金莲自身的原因当然不能忽视:一方面,文化水平低下,年纪尚轻,阅历尚浅,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都认识不足,看的不透,导致自我的人性,人生都发生了扭曲;另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是要不得的。无论到什么时候,各个方面的平衡都是需要小心维持的。
3、武大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也有一定的原因。武大身材短矮,生活艰难,这些都不是致命的原因。关键一点,不懂得呵护妻子,呵护两人之间的感情,更不要说“风月”之事。他只顾自己每天做炊饼,卖炊饼,整天走街串巷。当然,为谋生计,本无过错,但长期的感情缺失,也是造成潘金莲“出轨”的原因之一。
结语分析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潘金莲悲惨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用今天的眼光看,有一点需要说明:洁身自好,坚守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
一家之言,请君指教!
大家好,我是“登攀”,感谢您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盈盈笑语
潘金莲的悲惨命运归咎于封建社会环境的恶劣和自己的咎由自取。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北宋末年的封建社会本质《金瓶梅》中对潘金莲的生活描写很多,但是《水浒传》中交代的很片面,只从只言片语中了解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前的遭遇。她是一个清河县大户家的丫鬟,属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因长得貌美,被大户看中,想强行占有,但潘金莲死活不从,并告诉了“老板娘”,恼羞成怒的大户就贴钱把她嫁给了武大郎,算是一种报复。
北宋年间,宋徽宗昏庸,纵容奸臣当道,特别是以“蔡京、高俅与童贯”为团体的大臣们,上瞒下欺,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在社会上有着他们的诸多党羽与流氓恶霸,为了利益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各州各府的官员与他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导致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潘金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是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受害者。
二、男权社会宣扬的思想文对女性生活的限制宋代的思想文化宣传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着个人价值,但是必须要按照国家制度的要求尽义务,服从管理。国家的意志就是上天的旨意,每个人必须要放弃个人的私欲,必须要克制自身的欲望,压抑个人感情,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充斥着整个封建社会始终。潘金莲的性格本就高傲,个人价值观突显,不愿服从统治阶级的压制。这样的话,就势必违背了封建社会礼教。想要追求个人幸福就会被社会大潮所唾弃。与“贞洁烈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三、潘金莲个性强烈太过开放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整日过着阴暗的日子,足不出户,只在家做炊饼。武大郎也是个无趣的人,长相矮小丑陋,老实懦弱,被清河县人描述成“三寸丁谷树皮”,而潘金莲却被形容成“芳容窈窕玉生香”。作为心高气傲并且青春靓丽的潘金莲来说,这不是个人的选择,是被逼成的一段婚姻,心有不甘。青春少女心目中的丈夫一定是那种伟岸高大的真男人,就如“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般威武男人。而现实告诉他,自己天天同床共枕的是这样的丈夫,每日醒来都如噩梦初醒,这种生活换做任何一女人从心底来说都是排斥和厌恶的。
潘金莲非安于现状之人,天天面对如此条件之人,这段婚姻和生活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梦想和自由,不知自己的未来在哪。就算武松不出现,就算西门庆不出现,她迟早也会跳出这个囚笼,远走高飞。她对武松的勾引,说是“淫荡”,不如说是她为追求个人感情的一次尝试,但从这次开始,她已经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戴上了“淫妇”的帽子,封建社会制度对女人的限制有“三从四德”的约束,女人是没有权利去追求美好的。反抗无力,更别提思想开放了。
要说武大郎是对她身体的摧残,那么武松就是对她心灵的伤害,最终的堕落无不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抗争。如果说开始的潘金莲是悲惨的,那绝望后的她选择出轨并杀夫,就是咎由自取了。

金贝贝贝
一是因为张大户的压迫
金莲有段不幸的婚姻,但她本身是好的,不畏张大户的淫威,被报复才嫁给大郎。当然用现在术语说就是因为身不由己的原因有一段不幸的过去。但是她既有外在的美,也有内在的美,而金莲本身也是这种性格,她敢拒绝张大户的追求,就说明她不是普通女子,
潘金莲
二是王婆和西门庆的引诱
是旧社会,坏人引诱下,一步步误入歧途,到了那个份上。假如她有一个好邻居,可能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潘金莲和西门庆
三是武松冷冰冰地拒绝
武松拒绝潘金莲,是对的,只不过没有考虑到态度,要适当委婉一些,可能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因为封建社会对妇道要求太严,一出现对丈夫以外的男子示好,就是严重的作风问题,武松才会如此激烈对待她。
四是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建社会,女子嫁给不如意的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有男子休妻,没有女子休夫。在潘金莲心中,与其生不如死地生活,还不如冒险过几天自己喜欢的生活。
各自版本的潘金莲
五是自身良知的扭曲
她虽然是不幸的,但武大郎是无辜的,她不应该那样对待武大郎。她面对坏人教唆,她是成年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她依然做出这样的事,说明她自己的良知是扭曲了。

crazy_trz
水浒传里潘金莲的悲惨命运首先应该归罪于封建社会制度。潘金莲其实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她的一生饱受摧残,从小做丫环倍受欺凌,她的命运一直被别人所掌握,很大程度身不由己。
其次,她的悲惨命运要归罪于西门庆。西门庆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设计勾搭、引诱潘金莲,最后唆使潘金莲毒杀武大郎,从而使其走上了不归之路。
第三,必须要归罪王婆。王婆原来也是个孤苦无依的穷老婆子,靠卖茶为生。但在金钱的诱惑下,王婆良心泯灭,为西门庆勾搭玩弄潘金莲从出谋划策到具体实施,成为西门庆的帮凶。
第四,必须要归罪潘金莲本人。尽管潘金莲是个受害者,但她在被西门庆引诱而勾搭成奸的过程中,她并非是被迫的。从这时起,她的这种行为伤害了无辜的武大郎,并且潘金莲还亲手杀害了武大郎。而潘金莲也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为施暴者,成为了西门庆的帮凶。

ksharpp
归根于作者,作者心里有多“阴暗”,人物就有多悲惨,相反作品就有多生动!在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潘的情节,可能也就是增添了现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作者的思想是超前的,可以让几百年后的现代人产生共鸣!

可以的mami
潘金莲确实有让人同情之处,貌美如花嫁武大,万念俱灰婚姻怕。她不甘心啊,只要有机会她就与命运抗争,只是用错了方法,不应该下毒杀人啊。

妖精_妞
那个只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是悲剧?那个陪绿地集团老总睡大言不惭的人悲剧?你有她好?她们只是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从物质上一般不可能有她们好,但是失去了社会道德!

ayadomoto
水浒传里潘金莲其实不悲,说她不悲是因为她当初嫁人时,就只选择了武大郎,而且武大郎很是能挣钱(卖烧饼)武大郎虽其貌不怎么扬,但心善,心好夫妻俩日子过得甜美。
虽然隔壁西门庆有意于潘,潘,心里有波动,而这波动只能藏在心里,享受家庭人生的安逸,就说人心不一样,就说潘越轨,但潘不应该与西门庆合起来谋害可怜的武大郎!
因为武既没有反对,也没要谋那对欺自己的恶人!

liyanqiu
潘金莲成为淫妇,最后被武松杀死,她的命运应该是悲惨他,这个责任该归咎于谁呢?我认为归咎于那个撑窗户的那根棍子。
造化弄人,机缘巧合。先说造化弄人,潘金莲在《水浒传》中应该是最美的女人,她的美和后来的李师师的美毫不逊色。李师师能博得皇帝的欢心,是因为李师师有才艺,皇帝也是一个文艺范,他俩的爱慕纯粹是才艺上的欣赏,与美没有多大关系,而潘金莲的美靠的是颜值。就这么一个漂亮的美女嫁给《水浒传》中最丑的一个男人,而且这个男人又丑又矮,又没有本事。这段婚姻放在谁的心中都不平衡。大家会问什么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时间看看《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潘金莲在古代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小女子,她的婚姻她做不了主,嫁给武大郎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说这不是造化弄人吗?纯粹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你说鲜花和牛粪是怎么想的。
现在,我们在说一说机缘巧合,那根撑窗户的棍子,怎么就落在西门庆的头上。我们捋捋那一天的过程。
我想应该在春天,如果是四月天就更好了,在这个季节,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希望有点故事。人间美好四月天,就连动物在这个季节都是发情期的高发期。
故事在我们想象中进行,那天,武大郎出去买炊饼,大郎是一个勤快人,没有办法谁叫他长的又矮又丑,在不勤快点,那日子没有办法过。武大郎出去,潘金莲在家洗洗擦擦,搞搞卫生。虽然大郎不好,日子总归要过的。一切归于平静,该干什么还是要干的。
早上天气满好的,这时突然下起雨来。潘金莲一看下雨了,连忙到楼上关窗户,不然雨水打进屋子里。因为雨下得急,上楼关窗户也急,结果手一松,撑窗户的棍子落下去了,并且还砸在一个人的头上,这个人是谁呀!怎么就站在潘金莲窗户底下。这人痛得喊了一声。潘金莲伸头一看,不好,失手落下的棍子砸在帅哥头上了,心里一慌,就露出美人的神态 ,美丽的女人都是这样的,比喻西施胃痛,低头蹙眉这个神态就是最美的,别人模仿都模仿不了。潘金莲一慌这个神态也是最美的。西门庆一看到这个美女,魂都飞了,那管头砸痛了,想一想西门庆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都把持不住,要是换到我,就是砸我一百下也愿意,可是故事中没有我。
再说西门庆怎么就站在潘金莲家的窗户下呢?那天西门大官人心情好,出来逛逛街,突然一阵雨下来。他连忙躲到屋檐下避雨,没有想到棍子落下了,你说不是机缘巧合。
棍子是噱头,抵不住撩妹高手。西门庆和潘金莲本来是两个不相干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不在一个圈子里,一个是豪门富商,一个是小门小户家的人妇,既不往来,也不相识。机缘巧合的棍子正好把他们砸在一起。一个好色,一个贪色,西门庆好色,他有这个条件,家里金银堆成山,缺的就是美女。而潘金莲却是美女,嫁了一个不如意的男人,心里堵得慌。现在好了,一个好色,一个贪色,两个人在一起一拍即合。没有王婆贪贿说风情,就凭西门庆这个撩妹高手,潘金莲迟早也会投入他的怀抱。因为两种不同的环境的人能改变一个人的心。西门庆需要的就是潘金莲这样的人,而潘金莲在压抑的婚姻中,早就想自拔,一直找不到机会。现在又碰见这么一个帅气又懂风情的土豪,你说她能抗拒得了吗?
潘金莲的结局怎么样,不是她想象的,害死武大郎是必需的,潘金莲是一个年轻健康的女性,她在生理上就没有满足过,我们看看她以前有性接触的男人,一个是老财主,是她原先的主人,一个是武大郎,这两个人当中一个又老又衰,一个身体本身就有缺陷的人,这两个男人能给潘金莲带来什么,她和西门庆在一起感觉就是不一样,畅汗淋漓,欲死欲仙。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西门庆带给她的,是女人心中所有的需求。
古代不同于现在离婚自由,在封建社会女人地位底下,没有你想要的结果。武大郎的死是必然的,潘金莲的死是武松复仇所为。潘金莲的悲惨命运除掉棍子引起的事端,也是封建社会对古代女性的缚束压制的表现。
总结。潘金莲的命运结局,是多样化的,社会的框架模式,造就女人地位底下无法反抗,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给她带来的结果,男尊女卑的形式,女人想突破底线将会遭到千古骂名。

夏站丶見
这个要追究起来可就有多个责任指向了。
其一、从最根源论,金莲的悲剧归咎于其母、其父。生女莫若潘金莲,花容月貌且风骚,惹得路人惦记,基因是原罪。
其二、从成长论,归咎于清河县那个大户人家主子,也就是金莲为使女的BOSS。撩妹技术粗糙,痴迷金莲却无能使佳人动心悦情,以至于行报复手段,强扭金莲、武大郎这对苦瓜。情商、爱商是次罪。
其三、从心智论,归咎于武大郎。无自知之明,纵使丑人也喜色,也当考虑颜值巨大反差,及社会评价。果然,天上掉下个仙女,惹得蜂狂蝶乱,凭空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心智不成熟是大罪。
其四、从姻缘论,归咎于武松。他与金莲是可以成佳偶天成的美事,金莲倾慕于他没有错。他只要顺佳人意,完全可以避免哥嫂的悲剧,而他却宁愿亲手葬送了这一切。三纲五常,腐朽的儒家是千古之罪。
其五、类似语文课里分析的中心思想,归咎于封建婚姻制度,甭当真,那是扯淡。悲剧中的每一个人,潘金莲、武大郎、武松、西门庆等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恰恰他们每一位都不是最佳选择策略,尤其是武松,他才是避免悲剧最关键的一环。
最后,完全没有责任不能归咎的人:是我。我只是看客,叹息其情节的每一个环节都那么拧巴......

bianco陌nera
潘金莲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她本身没有太大的过错,只是在恶霸西门庆的勾引下,丧失了良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没西门庆和为虎作伥的王婆,潘金莲依然是良家妇女。

Lucine露西妮
人生的道路自己走,所有的悲剧都与别人无关。潘金莲的悲剧只能归咎于她自己。
既然嫁给武大郎,就应该存女德守妇道,相夫教子,平平淡淡过完自己的一生。那样虽然没有什么旖旎风光,却也可以安身立命,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中国千百万传统女性的基本走向。
既为人妇,又为人嫂,就不应该背着武大去勾引武二。长嫂为母,为嫂不尊,幸亏武二定力不错,不然的话,又要闹出来个桃色事件,绿得武大一愣一愣的。
交友不慎,堕入陷阱。王婆的确不是什么好鸟,伤天害理,心黑嘴贱。而小潘同学居然不能识破,甚至自愿入彀,被人算计,当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与西门大官人的偶遇到勾搭成奸,一则是风花雪月,风流成性的西门庆有关,二则是当事人小潘冰心不鉴,自然也难逃其咎。
其实,郓哥儿也曾向武大武二和小潘同学示警。如果小潘同学能够幡然悔悟,回头是岸,倒也可以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
邻里之间,大家心知肚明,有时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甚至,总想整出来事端,以资茶余饭后闲谈,聊以慰藉百无聊赖的人生。
总之,自己的路自己走,如果小潘不这么走,在后世就肯定不会这么火,即使有点姿色,也会寂寂无名。而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又似乎让人心生怜惜,唏嘘感慨。

AC铷
水浒传中记载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嫁给武大郎后,清河县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是爱风流的人,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武松打虎,为民除害,立功了做阳谷县都头,回家与哥哥(武大郎)相认,住在哥哥家中,潘金莲见武松高大强壮,相貌堂堂,多次主动勾引武松,武松抗拒,大义凛然,训斥潘金莲,两人关系恶化,并搬回县衙居住。
潘金莲在王婆的牵线下,与西门庆偷情,被武大郎发现,武大郎被西门庆打成重伤,这对奸夫淫妇怕武松报复,用砒霜毒死武大郎,武松公干回家,调查武大郎死因,查明真相,杀死王婆、西门庆与潘金莲,为哥报仇。
潘金莲的悲惨命运归咎于谁?
清河县大户的陷害。清河县大户见潘金莲貌美,欲玩弄她,金莲告诉主人婆,导致大户记恨,为报复潘金莲,送给丑陋的武大郎为妻。善良,贞洁的潘金莲自己的幸福没了,人生观发生变化,从贞洁开始变淫荡,与浮浪子弟勾搭。也因为淫荡作风,为自己埋下祸根。归根到底,潘金莲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毒害造成。潘金莲自作孽。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在王婆牵线下,与西门庆偷情,被武大郎发现,用砒霜毒死武大郎。此时的潘金莲己经变成淫荡,狠毒的女人,与西门庆合谋,毒杀亲夫,罪不可赫,活该被武松杀害。西门庆的勾引。西门庆是有名的淫棍,为钱财美色,作恶多端。见潘金莲貌美风流,花钱请王婆牵线,使其成功勾搭潘金莲,奸夫淫妇常偷情,被武大郎发现,两人合谋毒死大郎。西门庆作恶多,最终死亡。王婆贪财牵线。因为王婆的贪财牵线,潘金莲与西门庆才顺利勾搭上。潘金莲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毒害以及自身的淫荡狠毒造成的。

笨熊游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命运。但有一点永远是相同的~都是女人。如今的女人每天造就着无数的“西门庆”,给人的感觉很正常:女人就应该自由的放纵自己。而同为女人的潘金莲,嫁的男人不能看、不能用,违心驻守着妇道,误入桃色陷阱不能自拔,却成了那个时代淫妇的“代名词”。按说潘金莲是最值得同情的女子,然而悲惨的命运陨落在了封建社会的“正义”屠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