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出名的花蕊夫人,她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可以说?

泙啝睿潪
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命忠武节度使王全城为主帅,率兵骑六路大军分路进讨。同时,他又下命在汴梁的右掖门为蜀主孟昶修建宅邸,待其归降,显示伐蜀的必然之心。
此时的孟昶仍沉浸在温柔乡里,自付外面有王昭远这个“诸葛亮”镇抚,大可安枕无忧。王昭远手执铁如意,左右前后指挥,看上去很像模像样。酒至半酣,王昭远对李昊讲:“我此行出军,不仅仅是抵御敌兵,而是想率领这两三万虎狼之师一直前进,夺取中原,易如反掌!”
“诸葛亮”大军出发之际,这位太子爷用豪华的绣辇抬着他好几个爱姬随行,并携带了大批乐师和乐器,蜀人见者,皆窃笑不已。随行大军,仪甲灿烂,旌旗招展,很像是一支演戏的部队。
他做了近三十年太平天子,总以为天佑神庇,加之蜀道险远,定能使宋师无功而返。蜀中清夜之时,孟昶于花蕊夫人爽得可以,作《玉楼春》一首以感怀:“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情景交融,香艳撩人,意境深远。
这边后蜀末主正在温柔乡中,那边宋军节节进取。
王全斌等人连取兴州等地,一路深入,修治被蜀军烧掉的栈道,直取天险大漫天寨。
王昭远来迎击,三战三败,狂跑至利州。宋军追至。没办法,他又继续狂逃,退保剑门,依恃天险拒守。
宋军从小路急行军,忽然出现在蜀军身后,双方猝然交战,王昭远惊惧交加,瘫倒在床上不能起身。剑门失陷,王昭远慌忙而逃,没多久在东川被宋军抓获。
后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语喧喧,游山玩水。忽然剑门败讯传来,吓得他和几个随从弃军西奔,逃归成都。
至此,孟昶才如梦方醒,知道宋军已兵临城下。惶骇之间,他忙问左右退敌之策。良久,才有一个老将出主意:“东兵(宋军)远来,势不能久,请聚兵坚守以敌之。”
孟和思忖半晌,叹息道:“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不能为吾东向发一矢。现在要拒守孤城,谁能会卖命呢?”
“德高望重”的蜀国司空李昊劝孟昶“封府库请降”。年西京无奈之下,孟昶只能听从,命李昊替自己起草降表。前蜀王衍灭亡时,降书也是这位李大人所为。因此,有人连夜在李昊大门上写了几个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四十一年之后,李昊文思不减当年,他抖擞着精神,笔走龙蛇,依仿孟昶的语气,书写投降书。
自宋军发兵汴京,到孟昶归降,总共才六十六天。宋朝共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四千户。后蜀亡。
公元965年五月,孟昶家族至汴京,于明德门外素服待罪。六月,宋太祖下诏释罪,赐孟昶冠带袭衣,并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秦国公。七天后,这位蜀王就暴卒于家。
孟昶亡国之君,怯懦不能死社稷,这也是文人皇帝的通病。王衍、李煜、赵佶等皆是如此。锦绣阵里,玉臂交绕,浅斟低唱,消解了帝王应有的一腔英气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迈情怀。
为了保全蚁命,数十万精甲利矛大军放下武器,束手就缚。千里迢迢押护之下,孟昶如果像刘禅和陈叔宝那样能安享后半生,也不失富贵荣华的遗梦。
然而,遥遥路途之苦还未尽消,只七天,他就被一瓶毒酒或一条白帛送回地府,倘知如此,孟昶还不如当初于内宫举剑自裁,既可保全一城生灵,又可免去亡国献俘之羞。
话虽如此,“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让一个享受了三十年奢华生活的文人帝王一逞英杰之烈,绝非我们臆想的那么容易。孟昶亡国,没有什么新鲜出奇之处。
花蕊夫人姓费,青城人,不仅相貌清丽,且善作宫词。赋国亡诗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有信供共通学赵匡胤品玩久之,心中大悦。一方面“妾在深宫哪得知”摆脱了女色亡国的嫌疑;一方面“十四万人齐解甲”,而宋兵才五六万兵,反衬出了大宋天朝的气运正隆,以少胜多。难怪宋太祖大悦,忙拥着这位有才有貌的绝色佳人同赴巫襄,想来定别有一番滋味。
太祖兄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借打猎机会,忽发一箭立毙花蕊夫人于马下,太祖也不责备。笔者认为,此诚为揣测,小说之言,不足可信。否则,正史上肯定会浓墨重笔,大书宋帝的“轻色重国”之仁。至王安石时期,后来战乱,其词其诗又多散佚,现附录数首于后,其中就有这首: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
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轻鞍鞍桥。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着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